訂補海源閣書目五種(上下)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文獻學 目錄學 版本學 王紹曾 版本學 海源閣 漢語語言學&文字學&目錄文獻學 文獻學
發表於2025-01-23
訂補海源閣書目五種(上下)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如果各大古籍書目都這麽訂補一通就好瞭!
評分如果各大古籍書目都這麽訂補一通就好瞭!
評分如果各大古籍書目都這麽訂補一通就好瞭!
評分如果各大古籍書目都這麽訂補一通就好瞭!
評分如果各大古籍書目都這麽訂補一通就好瞭!
網羅近人題跋 力圖訂誤補缺——《訂補海源閣書目五種》評介
楊錦先
山東聊城楊氏海源閣,創始於楊以增(1787—1855),其子紹和(1830—1875)、孫保彝(1852—1910)均剋承先誌,故藏益豐。當鹹豐初年,吳門汪氏藝蕓書捨藏書散齣,楊以增時官江南河道總督,駐節清江浦,因利乘便,所得獨多。汪氏藏書,主要來自黃氏士禮居;士禮居所藏,多清初毛、錢、徐、季諸傢故物;以增又續得鮑氏知不足齋、秦氏石研齋、惠氏紅豆山莊、方氏碧琳琅館,以及江都汪容甫、海寜陳仲魚、陽湖孫淵如、大興硃竹君等海內名傢所藏,於是江南藏書精華,輦載而北,使明、清以來藏書以江、浙為重鎮的格局為之一變,亦為山左韆百年來所未有。以增遂闢“宋存書室”和“四經四史之齋”以視珍寶。其後紹和官京師,適值清宗室怡府樂善堂藏書散齣,紹和頗得精善之本。樂善堂藏書得自昆山徐乾學、泰興季滄葦,徐、季二氏所藏,來自清初毛氏汲古閣、錢氏述古堂。因此楊氏藏書,淵源有自。大抵十之七八得於南,十之二三得於北,兩地精華萃於山左,蔚然為北方圖書之府。紹和子保彝,亦官京師,每遇善本,輒多購置,更加豐富瞭海源閣藏書。當時與海源閣齊名者,有歸安陸氏皕宋樓、錢塘丁氏八韆捲樓、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號稱晚清藏書四大傢。陸氏傳至第二代,即舉其所藏售於日本靜嘉堂文庫;丁氏所藏亦於光緒三十三年盡歸江南圖書館。海內巋然獨存者,隻有海源閣和鐵琴銅劍樓,故世有“南瞿北楊”之稱。二傢藏書淵源略同,又皆傳世悠久,交相輝映,誠為藏書史上的佳話。唯瞿氏藏書保存得盡善盡美,建國後由第五代主人捐獻給瞭國傢,得到瞭最好的歸宿。而楊氏藏書在第四代主人楊敬夫時,以地方不靖,於1927年將部分宋元珍本�FDA8�載到天津齣售,又以92種精品抵押天津鹽業銀行以為經商緻富的資本,1929、1930年又迭遭匪劫,緻使書散樓空,所幸海內有識之士紛紛搶購,纔使大部分珍本秘籍得以妥善保管,流傳至今。今國傢圖書館、山東省圖書館、山東省博物館、颱灣中央圖書館等有不少鎮庫之寶即來自海源閣,說明楊氏藏書也終究得到瞭一個良好的歸宿。
像多數清代私人藏書傢那樣,楊氏為自己的藏書編製瞭書目。據王紹曾先生多方考求,得知現存的楊氏傢藏書目共有5種:①《楹書隅錄》5捲,《楹書隅錄續編》4捲(以下均簡稱《隅錄》、《續編》),楊紹和撰,光緒二十年楊氏海源閣刻、民國元年武進董康補刻本。②《宋存書室宋元秘本書目》4捲,楊紹和撰,楊氏海源閣抄本,今藏國傢圖書館。③《海源閣藏書目》1捲(以下簡稱《江目》),楊紹和撰,光緒十四年元和江標刻《江刻書目三種》本;又有清孫傳鳳抄本,江標�F9A6�筆批校,今藏國傢圖書館。④《海源閣宋元秘本書目》4捲,楊保彝撰,1931年王獻唐校訂,《山東省立圖書館叢刊》第二種排印本。⑤《海源閣書目》不分捲,楊氏海源閣抄本,原書未題撰人,書後有楊保彝題記,後人即以為楊保彝撰,經王紹曾先生考證,此書實為楊紹和撰,楊保彝增補,今藏山東省圖書館。這5種書目,全麵反映瞭楊氏庋藏之盛。除第一種為題跋目錄外,其餘四種均為簡目。第五種楊氏視為普通本書目。現將五者分彆整理訂補,匯為一帙齣版,使楊氏藏書均有目可據,是王紹曾先生多年的心願。特彆是第二種和第五種,僅以抄本流傳,從未刊刻,亟須問世,以豐富和拓廣版本目錄學的研究素材。因此,自1987年起,王先生就發凡起例,開始瞭艱難的整理工作。在友生的協助下,經過十餘年的努力,《訂補海源閣書目五種》終於齣版瞭。本書是繼《山東文獻書目》、《清史稿藝文誌拾遺》之後,王紹曾先生在目錄學研究領域的又一貢獻。概而言之,《訂補海源閣書目五種》的學術價值錶現在以下三個方麵:
一、詳考海源閣書目的編纂原委,對其中三種進行補遺,清理並完善瞭海源閣藏書的書目體係。海源閣四世藏書,但海源閣書目皆成於第二代主人楊紹和和第三代主人楊保彝之手。《隅錄》創編於同治二、三年間,成書於同治八年,《續編》成書於同治十年,二者用題跋之體,共著錄善本286種。楊紹和《續編·序》雲:“予年來嗜痂所在,不乏珍笈,手校諸籍,亦頗罕秘,《三編》之纂,擬俟諸他日。”據王紹曾先生考察,楊氏孤本秘笈為《隅錄》及《續編》所脫漏者,為數甚多。可惜楊紹和在完成《續編》後不到3年,就於光緒元年去世,撰寫《三編》的願望遂成為泡影。為彌補楊氏的缺憾,王紹曾先生廣泛搜集海源閣藏書散齣後,海內名傢如傅增湘、趙萬裏、王重民、王獻唐、周叔�B82A�、葉恭綽、王文進等人經眼時所作的題跋批校,凡不見於《隅錄》及《續編》者,共得113種,輯成《隅錄補遺》。這個《補遺》,實際上就是楊氏的《三編》,楊氏未竟的夙願,在王先生手裏得到瞭實現。至此,楊氏收藏的善本書有題跋者已多達399種,這是一筆與藏書史和版本學研究關係密切的珍貴的財富。
楊紹和《宋存書室宋元秘本書目》4捲,成於《隅錄》及《續編》之後,是楊紹和晚年編的善本書目的定本,共著錄瞭397種,每一種書的著錄項目,包括版本、書名、捲數、冊數、函數等。《江目》,據王先生分析,係以孫傳鳳抄本為底本,但這個書目,實脫胎於楊紹和《宋存書室宋元秘本書目》的初稿本,故隻著錄363種,書名、捲數、冊數、函數及編排次序,亦不如《宋存書室宋元秘本書目》精整。《江目》流傳既廣,而《宋存書室宋元秘本書目》為首次麵世,故王先生將二者並存,以供讀者有所彆擇。
楊保彝的《海源閣宋元秘本書目》,原題《宋存書室藏宋元秘本書目》,乃保彝承其父《宋存書室宋元秘本書目》之舊稱,加以補充而稍變其體例。因《宋存書室宋元秘本書目》長期沉�E85F�,不為人知,王獻唐先生亦未及寓目,遂改名為《海源閣宋元秘本書目》。此目集楊氏善本書之大成,既包括瞭《隅錄》及《續編》著錄之書,又收錄瞭楊紹和、楊保彝父子晚年所得之書,共著錄宋元抄校469種,使海源閣宋元秘本大體臻於完備。王先生在整理的過程中,發現海源閣仍有極重要的宋元秘本為楊保彝所脫漏,遂廣稽博考,又得123種,撰為《補遺》。經王先生清理,海源閣的珍本纔有瞭一個較完整的書目。海源閣收藏孤本秘笈592種,其數量之多,堪稱近代藏書史上的奇跡。
《海源閣書目》著錄楊氏所謂的普通本,共著錄3416部,其中宋、元、明刻本和校、抄本占五分之一強,餘皆清本,類多精刊精印。當日楊氏視為普通本,今多可視為善本。值得慶幸的是,這一大宗藏書曆經摺麯,較為完整地保存瞭下來,主要藏於山東省圖書館。王紹曾、崔國光二位先生又將現存山東省圖書館、非《海源閣書目》著錄之書,輯為《補遺》,又得324種。至此,楊氏所謂普通本亦得到瞭較為係統的清理。
書目是藏書的直接反映,楊氏父子的5種書目,加上王紹曾先生的3種補遺,構成瞭楊氏藏書最新的書目體係。不僅體現瞭楊氏藏書的輝煌,更以周密的考據和精細的整理體例,把楊氏原有書目價值提高到一個嶄新的水平。
二、摸清瞭海源閣藏書的傢底,對見於書目記載的每一種書的存佚及授受源流,進行瞭細緻的考辨。楊氏藏書號稱數十萬捲,通過王先生對書目的整理,基本上摸清瞭海源閣藏書的傢底。其善本書見於《海源閣宋元秘本書目》和《補遺》,凡592種,15176捲;其普通本見於《海源閣書目》和《補遺》,凡3738種,164806捲。二者相加,為4330種,179982捲(內有部分書不分捲)。楊氏收藏之富,從此有瞭明確的數字錶示。
陶南舊藏和“四經四史”的命運,曾牽動瞭韆萬人的心。為瞭錶彰眾多的藏書傢和版本學傢搶救海源閣遺書的功績,也為瞭考辨弄清楊氏每一本藏書的去嚮,王先生不避繁難,在考究授受原委方麵耗費瞭大量的精力,從而把原本簡單的書目整理變成高水平的書目考證,創立瞭私傢書目整理的新體裁。例如《楹書隅錄》“宋本《周禮》十二捲”下雲:“此本為楊氏四經四史之齋宋本四經之一。散齣後先歸周叔弢,轉歸北圖。”“校本《說文解字係傳》四十捲”下雲:“此本散齣後由濟南敬古齋歸山東省立圖書館館長王獻唐,轉歸濟南張亦軒先生。”《楹書隅錄續編》“校本《封氏聞見記》十捲”下雲:“此本散齣後,王獻唐曾為山東省立圖書館購藏,並過錄一本,過錄本現藏山東省博物館,原本去嚮不明。”“校明抄本《西溪叢話》二捲”下雲:“此本散齣後,傅沅叔、周叔�B82A�、王晉卿均曾經眼,後歸吳興張氏,轉歸中央圖書館。”諸如此類,俯拾即是。王先生能夠敘述得元元本本,如數傢珍,除得力於識見廣博外,還在於得到瞭冀淑英先生的幫助,並利用瞭3種鮮為人知的資料。
因海源閣善本書主要歸於北京圖書館,所以王先生在整理時遇到疑難,每每請益於主持北京圖書館善本部的版本目錄學傢冀淑英先生,冀先生不但有問必答,而且親自到善本書庫核對原書。自1987年4月至1995年9月,迴覆書劄15通(《書目》附錄,漏收3通),涉及海源閣遺書80餘種。信中所談海源閣書的來龍去脈、版刻印記及北京圖書館的收藏情況等,皆為王先生所取資。王先生曾多次錶示,如果沒有冀先生的傾力相助,便不可能有《訂補海源閣書目五種》。
至於3種鮮為人知的資料,更為王先生考辨圖書流傳提供瞭直接佐證。其一是上麵提到的《海源閣藏書目》的孫傳鳳抄本,江標據以刊刻以後,為文祿堂主人王文進所得,在海源閣書散齣時,王氏就他所知見的版本特徵及授受源流在上麵作瞭扼要的記錄,王先生在整理《海源閣藏書目》時,將所有的記錄統統加以謄錄。其二是中華書局收藏的《海源閣宋元秘本書目》佚名批注本,也保存瞭較多的圖書流散情況。其三是周一良、周景良先生提供瞭周叔弢的《楹書隅錄》批校和題記,讓王先生瞭解到更多的海源閣書的版本特徵和授受源流,特彆是周叔弢每見到海源閣遺書,總要把書中名傢題跋原稿,與《隅錄》核對,發現《隅錄》很多錯誤和脫漏,這對於今天整理《隅錄》,實在是可遇而不可求。
經王先生的爬羅清理,海源閣遺書的去嚮終於可得而言瞭。善本書592種,現存361種,去嚮不明者231種。316種當中,261種歸於北京圖書館(其中36種於抗戰期間移存美國國會圖書館,上世紀50年代移存颱灣中央圖書館),10種歸於颱灣中央圖書館,6種歸於大連圖書館(解放戰爭期間流齣國外),3種歸於北京大學圖書館,27種歸於山東省博物館,另山東省圖書館、山東大學圖書館、南京圖書館、遼寜省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颱灣大學圖書館以及謝國禎各收藏1種,其餘幾十種仍在各私人藏書傢手中。去嚮不明的231種,隨著時間的推移,必將陸續發現。
261種珍本的妥善保存,確實不易,其中凝結瞭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為瞭褒揚保存海源閣遺書的功臣們,王先生滿懷激情地為他們一一列傳。首當其衝的是天津存海學社的成員,以潘復為首,另有常朗齋、張廷諤、王紹賢等人,他們在楊敬夫押入天津鹽業銀行的92種宋元秘本到期無力贖迴的時候,毅然成立存海學社,以8萬元將92種全部贖迴,1946年由北平圖書館收購,成為北圖入藏海源閣書最大的一宗。周叔弢則是收購海源閣遺書最熱心的人,共得海源閣精品57種,1952年全部捐獻給瞭北京圖書館。劉少山所得20種,亦屬宋元舊槧中的精本,也於1952年全部捐獻給瞭北京圖書館。其他傅增湘、陳清華、李盛鐸、潘宗周、張乃熊、莫伯驥、邢贊亭、王獻唐、葉恭綽等具為海源閣遺書做齣瞭積極的貢獻。濟南人士辛鑄久、苗蘭亭、張蔚齋則於1944年以僞幣300萬元購得海源閣普通本書2243種,1945年悉數捐入山東省立圖書館。這都是搶救海源閣遺書的功臣,王先生為他們一一列傳,他們的名字,必將與海源閣連在一起,永垂韆鞦。
三、廣泛收錄近代藏書傢和版本學傢有關海源閣遺書的題跋,充分反映相關的研究成果,並糾正楊氏原書目的失誤。《楹書隅錄》及《續編》每書皆有題跋,在海源閣書目5種中最為重要,也是王先生整理時最下功夫的一部。《隅錄》及《續編》的學術價值,通過這次整理,得到瞭極大的升華。
海源閣遺書星散以後,國內版本目錄學傢王獻唐、傅增湘、張元濟、趙萬裏、王重民、周叔弢、葉恭綽、王文進等先後獲讀原書,鑒賞之餘,輒加題記,齣現瞭一大批海源閣遺書的研究資料。王先生整理《楹書隅錄》及《續編》之所以取得瞭巨大的成功,就是因為充分吸取瞭諸大傢的研究成果。王先生的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在楊氏原來題跋之後,完整地記錄諸傢的題記,多達451則。諸傢題記較之楊書原跋,後齣轉精,著錄的內容和體式更加詳備,鑒彆版刻更加精確,多能補《隅錄》及《續編》題跋之遺、匡前人評跋之疏。
第二,利用諸傢題跋,更正楊氏誤定的版本。楊氏由於時代的局限,不曾利用諱字和刻工鑒彆版本,難以發現書賈作僞的痕跡,緻有不少鑒彆的失誤。有把元本誤定為宋本者,《大戴禮記》即是;有把宋本誤定為元本者,《王狀元集注分類東坡先生集》即是;有把抄本誤定為稿本者,何義門《字書八法》即是;等等,在《隅錄》及《續編》裏不下20種,王先生皆一一訂正。
第三,根據諸傢題記,特彆是經弢翁的《楹書隅錄》批校,校正文字的舛訛,增補前人的評跋。《隅錄》及《續編》雖經楊保彝刻印時仔細校理,但魚魯亥豕,文字脫漏,觸處即是。如元本《東坡樂府》黃丕烈跋“此種寶物意以賤值得之”,“意”是“竟”字之誤;校宋明抄本《李群玉詩集》黃跋“閤上中下三捲目錄”下,脫“及捲中詩大段相近,惟後集五捲宋刻無目錄”十八字;校宋本《春渚紀聞》脫黃跋12則,等等,不一而足,王先生皆詳齣校記,加以增補。尤其是增補黃丕烈跋,改正瞭黃跋的舛誤,為《蕘圃藏書題識》進一步拾遺糾謬,起到積極作用。
第四,根據弢翁的批校,對楊氏誤錄的藏書印記逐一予以改正和補充。藏書印是藏書授受源流的直接反映,楊氏原跋非常重視藏書印記的著錄,但間有印文錯誤和脫漏。如宋本《周禮》,楊氏著錄“秘書少監”印記,“少”字應是“外”字;又著錄“高□”的印記,用墨框錶示下字無法辨認,經�B82A弢翁核對,應是“岱”字;宋本《說文解字》,楊氏著錄“中吳毛叔子收藏書畫記”,“毛叔子”應是“毛奏叔”;宋本《監本纂圖重言重意互注點校毛詩》,楊氏脫漏“宋本”、“�DA49�印”等七方印記。有時脫漏瞭一方印記,就等於泯沒瞭一道收藏環節,如宋本《孟浩然詩集》,經B82A弢翁補“文登於氏小謨觴館藏本”印記,纔使人知道,此書藝蕓書捨散齣後,先歸文登於氏,然後纔歸海源閣。
總之,王先生廣徵博引,把點校、糾謬和保存文獻完美的結閤,靈活地使用瞭輯錄體,整理齣瞭迄今為止《楹書隅錄》及《續編》最有參考價值的本子,為清代其他私傢書目的整理,樹立瞭楷模。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訂補海源閣書目五種(上下)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