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以小說《莎菲女士的日記》而成為“五四”以後文壇上一顆耀眼的新星,好早期的小說作品塑造瞭一批勇敢嚮舊禮教決裂而又在追求新生活道路上充滿苦悶彷徨的新女性形象,帶有一定的自敘傳風格。這時的代錶作如《自殺日記》、《在霞村的日子裏》等反映瞭丁玲高超的創作技巧。丁玲的一係列性格獨特的女性形象、覺醒的女性意識和深刻的批判精神,成為當時令人矚目的女性作傢。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讀瞭兩篇:夢珂和莎菲女士的日記。莎菲讀三遍,寫作業來著。
评分想在論文的第三部分對比一下蕭軍和丁玲的同名小說,又重讀瞭一下丁玲。以前雖然覺得丁玲寫得也不錯,但始終喜歡蕭紅遠勝丁玲。看完李書磊之後,忽然覺得自己以前對丁玲太過刻薄瞭。那樣一個要強的女子發現自己在本以為有告的延安不過是仗著毛的一念慈悲活著,是不能不慌張的吧。李說作為文學傢的丁玲終結於1942年寫下那篇對王實味的批判,這是情緒化的斷語,但仍然是有見地的。
评分《在醫院中》筆觸細膩,多有心理描寫,處處是自我反思與詰問。初看來是細微的小問題,甚至是革命的大問題,但她可以落實到具體的地點、人物身上來談,並且敏銳地把握到矛盾點。語言平實,少修飾,但是從厚厚的生活底子上生根發芽的,因為對當下處境最真切的真誠的思考而觸動心弦。以個體化的經驗反思革命問題,得齣最樸實忠厚的結論,因為樸實而令人感動,原來樸實也可以令人感動。
评分個人最喜《在醫院中》、《夢珂》、《阿毛姑娘》。對於學者們關注頗多的《莎菲女士的日記》,倒沒覺得有太多驚喜。
评分20200814 真的挺有意思,尤其是第一篇《夢珂》——雖然寫作時技法痕跡重瞭些,也不乏一種女學生式的顧影自憐——但這個小說裏麵可能已經可以讀齣來那一種“始終無法被馴服的女性氣質”,甚至有些片段近乎穠麗,讓人想起何其芳。之前40課上浮光掠影地聽M老師講“女性”和“革命”對她都是畏途,又憶起上個月半正襟危坐半當民族誌看掉的《太陽照在桑乾河上》,後者裏麵那種極度銳利的感覺與觀察更不是沒有。這樣的人如果不轉嚮,該如何安放自己呢? 20200815 讀黃子平《病的隱喻和文學生産》一篇,解《在醫院中》很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