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曼·赫茨伯格(Herman Hertzberger)的建筑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青睐。在这本根据1973年以来赫茨伯格在代尔夫特科技大学(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授课内容编写的专著中,建筑师把本人的设计作品和构思时的设计理念用文字的形式进行了表述。本书涵盖广泛的主题和众多的项目,汇集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对建筑物用途的评价。该书1991年在荷兰初版以来,多次再版,并已在德国、意大利、葡萄牙、日本,以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出版。
在世界建筑中,科技的进步推动了建筑的发展。通常科学、技术创造了惊人的成就,也成为人们最关心的因素。今天建筑业成了万物发展的晴雨表,从中很容易看到人们的需求是什么。另一方面,我们仍在追求一种建筑——一种不受地域或时间限制的建筑,从而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家庭生活工作,使之丰富多彩。《建筑学教程:设计原理》一书追溯了人们最基本的生活环境。然而面对建筑承担的大量责任,这种“回归本体的建筑”却总是太容易被人们忽视。每一次,我们的目标都是创造一个令人满意的环境,即适于人们使用的、舒适的环境,使人产生宾至如归的感觉。
看到很偶然,路过同济,顺便去了书店,觉得装帧和字体很喜欢,就拿回来看了。 绝不仅仅是教科书,不知道大一,大二的同学们能不能全部理解,反正我觉得我当时大概是不太行。 另一方面,这是很好的理论学习的书籍,对于树立合理的空间感很有帮助。觉得现在的学生太有福了,我当...
评分每当讨论自己的作品时,你应该问自己,你从哪些人那里学到了哪些东西。因为你发现的任何一点东西总是来自某个地方。源泉不是你的大脑,而是你所属于的文化。 建筑师习惯于藏匿他们的灵感的源泉甚至试图升华它们,这种做法使得设计过程变得云雾朦胧。 虽说是公共空间,但需要...
评分摘抄: 每当讨论自己的作品时,你应该问自己,你从哪些人那里学到了哪些东西。因为你发现的任何一点东西总是来自某个地方。源泉不是你的大脑,而是你所属的文化。 通向一所小学的大门应该不仅仅是一个开口,在上学时把学生从这个开口“吞入”,而放学时把学生从这个开口...
评分在理论方面有时候看出来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本性来,没有真正的民族积淀的学习不是模仿,是对自己的一种人生价值观念的否定!其实没必要,只要学的精髓,用自己的文化去发挥与阐释也是一种人生的创造!
评分1:在欧洲,民主社会主义社会取代了原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取代维权政治,个人自由与社会公平相平衡。建筑要以其新的形式完成其新的社会功能。 在个人主义盛行的时代,建筑师则应以适当的手段创造促成社会团结和沟通的环境。 2:成熟的建筑设计要充分发掘建筑的潜力,而之所以...
翻译不好,原书很好
评分对内容真感兴趣的话去读英文版吧,别怕贵。中文版实在太烂,翻译的很多话根本不通,字体排版也有问题。。。。。。出版商和编者太不好好做事了吧。
评分也许自己水平不够吧,看了以后觉得东西说的有些绝对化....
评分使用者的参与热情可以被激发,至少如果是在恰当的地方,即在可以得到有效参与的地方。一个“安全的小巢”——一个熟悉的环境,在其中你知道你的东西是安全的,而且你能集中精力工作而不被其他人打扰——是每一个人和每一个群体都需要的坐在自家大门外台阶上的小男孩一定感受到足够的脱离母亲的独立感,并感受到对于巨大的外部不可知的冒险感和兴奋感。【最近对这种书着迷了是肿么回事><。】
评分我必须买到原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