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瓦尔特·本雅明德“拱廊研究计划”的几篇完成稿,德国著名思想家、文艺理论家本雅明受阿拉贡小说的启发,决定通过对大城市异化景观——巴黎拱廊的研究,来展现19世界“资本文化盛事”的风景。在这几篇完成稿中,他用自己独特的叙述风格对波德莱尔的诗歌进行了诠释,同时又敏锐地发现了拱廊在空间上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地新变化。通过本书,你可以了解到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人与自身异化所做的斗争。
瓦尔特·木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文学评论家和哲学家之一。出生于德国富裕的犹太人家庭,在申请大学教职失败后,一直从事文学评论和翻译工作。他的作品在法兰克福学派批评理论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纳粹兴起后他离开德国,1940年在法国与西班牙边境自杀。
瓦尔特•本雅明笔下的第二帝国的巴黎总让我联想到李欧梵所描述的摩登的上海。两者都是从市民消费谈起,然后引伸出经济力量对文人作品的影响。城市生理学,诸如《夜的巴黎》、《桌上的巴黎》、《水中的巴黎》这样的作品在20世纪的上海同样存在,甚至连戴望舒的那首著名的《雨...
评分波德莱尔,法国人,十九世纪诗歌象征派先驱,只活了49岁。照片上,他头发稀疏,但前面两束头发彬彬有礼地搭在头顶,锐利如鹰爪的目光,硬挺尖刻的鼻梁,嘴角下撇,深陷的法令纹,他歌唱丑恶,揭露社会阴暗面,带着灵性的诗句穿越象征主义的树林,他的声音仿佛穿越了万层雾...
评分一种韵味的经久不散,一个身影的隐退徘徊,一场情绪的黯然酝酿,本雅明在解读波德莱尔的同时更是诗意还原了第二帝国时期的巴黎所处的整个时代中弥漫着的都市情绪,这也正是本书极强的社会批判性所在,自然,这与其法兰克福学派的学术渊源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可以说,本雅明真...
评分瓦尔特•本雅明笔下的第二帝国的巴黎总让我联想到李欧梵所描述的摩登的上海。两者都是从市民消费谈起,然后引伸出经济力量对文人作品的影响。城市生理学,诸如《夜的巴黎》、《桌上的巴黎》、《水中的巴黎》这样的作品在20世纪的上海同样存在,甚至连戴望舒的那首著名的《雨...
评分一、 人穿行于象征之林 那些熟悉的眼光注视着他 ——波德莱尔 煤气灯亮起来了。司灯人穿过拱门街挤满建筑物的通道和夜游症的人群,把幽暗隐晦的街灯点亮。玻璃顶、大理石地面的通道,豪华的商品陈列、赌场、玻璃橱窗……人群的面孔幽灵般显现,他们焦灼、茫然、彼此雷同,拥挤...
选目与排序不同于张、王译本,反映出版界新成果,约30页新篇,另附波德莱尔论丹蒂短章。修正大量专名尤其史学译误,更因网络检索条件改善,译注丰富,精准到位。波德莱尔诗文精心比对钱春绮、郭宏安。增加数十幅旧照片、肖像、书影、风情插画,补回原稿不少着重格式。
评分“恰恰是现代性总在召唤悠远的古代性,这种情况是通过这个时代的社会关系和产物所特有的暧昧性而发生的,暧昧是辩证法的意象表现,是停顿时刻的辩证法法则。”
评分前多半本可不看或浏览,4星打给波德莱尔研究及其前后的附录。前附录:工业取代工匠,消费者越不懂、产品越粗俗的光亮、品味是消费者掩盖专业知识匮乏的伪装,从18世纪讨论品味到19世纪“为艺术而艺术”类似地,诗人从未被纳入生产过程的词语中选择、成了“青春艺术派”(Jugendstil),摒弃阶级的公开经验凭空创作,困难造成神秘。波1:海涅之后抒情诗的环境破落、愈发仅成为文化遗产,读者经验结构变化,哲学为把...
评分和张旭东译的《发达资本主义时期的抒情诗人》选目一样的,装帧很精致,还有配图。三星是因为翻译,虽然译笔优美,但是感觉不对路,有些名词翻译的很奇怪,比如柏格森的“非意愿记忆”就翻译成“不由自主的记忆”。另外,张旭东本后面附有一些专有名词和人名的解释,看起来也方便很多。
评分对于缺乏足够的巴黎历史和文学背景的我来说,这本书有一半读起来相当的枯燥和无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