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运用“边缘研究”方法,对“华夏边缘”作了新的解读。作者认为,所谓“边缘研究”,就是“这种研究法将研究的重点由民族的内涵转移至民族的边缘”。并由此通过对“华夏生态边界的形成”、“华夏族群边缘的形成与扩张”、“华夏族群边缘的维持与变迁”等的论述,用以揭示在特定的资源竞争与分配环境中,华夏边缘如何形成与变迁,华夏如何借历史记忆与失忆来凝聚、扩张,以及华夏边缘人群如何借历史记忆与失忆来成为华夏或成为非华夏。
究竟什么是中国人?作为一位研究中国边疆民族史的台湾学者,作者引用大量历史、考古和人类学资料,从一个新的角度——族群边缘的形成与历史回忆——来解读华夏(中国人)的本质,说明在特定的资源竞争与分配环境中,华夏边缘如何形成与变迁,华夏如何藉历史记忆与失忆来凝聚、扩张,以及华夏边缘人群如何藉历史记忆与失忆来成为华夏或成为非华夏。
王明珂,1952年出生于台湾。1979、1983年先后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所,1992年获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博士学位。责任职于中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并曾任教于台湾大学、清华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大学、东吴大学等校。主要从事于中国民族史、族群认同、历史与社会记、游牧社会及其历史研究。近十年来从事羌族社会文化、历史记忆与族群现象的田野调查研究。
曾经在成都听过王明珂先生讲过羌族的人类学研究问题的讲座。,边缘就是中心,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的问题到任何时候都存在。(记得上研究生时一位藏族的兄弟,潜伏了近两年才暴露自己,因为少数民族兄弟都有奖学金的问题,这位兄弟才暴露了身份,前面没有奖学金时我们都不知道这...
评分时间:2018年9月16日星期日15:00——17:30 地点:梅园书房 主讲:邱月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研究所 评议:褚建芳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研究所 邱月博士首先大致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取向:四川羌族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王明珂先生的《华夏边缘》一书与自身的研究内容存在较强...
评分王明珂先生的《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一书包括族群认同与社会记忆理论,以及边缘研究之要旨,并以实际研究为例说明如何运用考古、文献与人类学资料。全书分为四大部分,(边缘与内涵;华夏生态边界的形成;华夏族群边缘的形成与扩张;华夏边缘的延续与变迁)以下我...
评分这本书的大陆版本是个删节版,不仅删掉了最关键的台湾那一章,而且很多地方删掉了对大陆不敬的言论。不过这样也好,倒比台湾那个版本更显得学术化,也可以避免有关台湾问题的争论。其实这本书在淡化大陆民族情绪的同时,也有消解台湾本省族群意识的功效,这一双刃剑对待台...
评分说一句很不客气的评语——本书洋洋洒洒一大本,却很像一个学术豆腐渣。我既不是考古学者,也不是人类学者,作为一个外行,说话应该给自己留个余地:是不是豆腐渣,这是个问题! 本书的核心论点是:由于“民族溯源研究”在理论上的困境,我们可以用“民族史的边缘理论”来解释...
最喜欢它讲历史记忆的理论部分探讨生物亲亲性和文化亲亲性,就跟进化论那边联起来了…有点儿烦的是老重复同一个意思的话…
评分最喜欢它讲历史记忆的理论部分探讨生物亲亲性和文化亲亲性,就跟进化论那边联起来了…有点儿烦的是老重复同一个意思的话…
评分王明珂用后现代方法研究考古与历史,消解了我们对历史偏执的固有想象。
评分相当不错。可惜只能看懂三分之一左右。。。迷人的考据啊~~!
评分王明珂用后现代方法研究考古与历史,消解了我们对历史偏执的固有想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