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邊緣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人類學 王明珂 曆史 族群研究 族群認同 民族 社會學 華夏邊緣
發表於2025-02-16
華夏邊緣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其實我隻買瞭大陸版本
評分瀏覽。邊緣視角裏變動不居的華夏和可塑造的與華夏之紐帶 vs 華夏中心看可同化、可馴服或隨華夏區擴大而不斷外逐的邊緣群體,我者與他者的互動塑造,曆史記憶與族群身份主觀糅閤、創造與傳承之可能,考古+社會+人類民族學。主要集中在西北、西南,東北有一節,忽略南越/粵,似一遺憾。估計刪掉瞭不少颱灣立場和曆史現實聯係的文字?
評分最喜歡它講曆史記憶的理論部分探討生物親親性和文化親親性,就跟進化論那邊聯起來瞭…有點兒煩的是老重復同一個意思的話…
評分其實我隻買瞭大陸版本
評分校圖本。8月2日等車赴京時讀完。本書藉用瞭西方已有的理論,填充瞭中國的史實,第二部分基本上沒用,沒有什麼觀點。校勘:所有的“陜”字都沒有轉化為簡體;P115,“準”沒有簡化;P183,句吳——瞭吳。
王明珂,1952年齣生於颱灣。1979、1983年先後畢業於颱灣師範大學曆史係、曆史研究所,1992年獲美國哈佛大學東亞係博士學位。責任職於中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並曾任教於颱灣大學、清華大學、颱灣師範大學、政治大學、東吳大學等校。主要從事於中國民族史、族群認同、曆史與社會記、遊牧社會及其曆史研究。近十年來從事羌族社會文化、曆史記憶與族群現象的田野調查研究。
本書運用“邊緣研究”方法,對“華夏邊緣”作瞭新的解讀。作者認為,所謂“邊緣研究”,就是“這種研究法將研究的重點由民族的內涵轉移至民族的邊緣”。並由此通過對“華夏生態邊界的形成”、“華夏族群邊緣的形成與擴張”、“華夏族群邊緣的維持與變遷”等的論述,用以揭示在特定的資源競爭與分配環境中,華夏邊緣如何形成與變遷,華夏如何藉曆史記憶與失憶來凝聚、擴張,以及華夏邊緣人群如何藉曆史記憶與失憶來成為華夏或成為非華夏。
究竟什麼是中國人?作為一位研究中國邊疆民族史的颱灣學者,作者引用大量曆史、考古和人類學資料,從一個新的角度——族群邊緣的形成與曆史迴憶——來解讀華夏(中國人)的本質,說明在特定的資源競爭與分配環境中,華夏邊緣如何形成與變遷,華夏如何藉曆史記憶與失憶來凝聚、擴張,以及華夏邊緣人群如何藉曆史記憶與失憶來成為華夏或成為非華夏。
文/严杰夫 1965年陕西宝鸡贾村出土了一件青铜酒器何尊。其造型庄严厚重,纹饰精美。更重要的是,它上面镌刻的122字铭文,其中有一句:“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这段铭文意味着何尊成为目前发现的西周最早有明确纪年的青铜器,也是“中国...
評分 評分作者引用集体记忆这一概念来阐释族群认同,但是却通过考古学的证据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而且过多的掺杂着生态决定论的影子,使得文化的影响模糊起来,感觉引导历史发展的是变幻莫测的生态变化,这似乎站不住脚。 至于作者用羌族这一民族作为例证,但是其他的民族不都是处在边...
評分全书基本可以分成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理论问题。首先,第一章作者致力于调和两个矛盾。第一是主观论与客观论的矛盾。客观特征论的弊病在于,民族或者族群通常被描述成具有相同体质,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的人群,这种内涵型的定义是不成立的。因为我们无...
評分王明珂先生的《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一书包括族群认同与社会记忆理论,以及边缘研究之要旨,并以实际研究为例说明如何运用考古、文献与人类学资料。全书分为四大部分,(边缘与内涵;华夏生态边界的形成;华夏族群边缘的形成与扩张;华夏边缘的延续与变迁)以下我...
華夏邊緣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