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特·李普曼(1889-1974):美国新闻评论家和作家。60年的卓越工作使他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政治专栏作家之一,他的专栏评论日益流行,最后被不止205家美国报纸和大约25家外国报纸同时刊用。他最有影响的著作是《公众舆论》。
Written by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men of his time and one of the greatest journalists in history, this seminal work of political science presents an incisive examination of democratic theory, the role of citizens in a democracy, and the impact of the media in shaping thoughts and actions.
我一直觉得生活在这个年代是很郁闷的一件事情,你的所思所想,你一切自以为是的高明的见解,早在百年以前、千年以前就已经有人想得比你通透得多、深远得多了。这种感觉在读完《公众舆论》之后更加强烈。我最近想的东西,原来李普曼在八十多年前已经想过了。而李普曼《外部世界...
评分一个人对于并未亲身经历的事情所能产生的唯一情感,就是被他内心对那个事件的想象所激发起来的感情。这就可以说明为什么我们在了解别人的思想之前,不可能真正理解他们的行为。 我们在看到世界之前就被告知它是什么摸样。 ...
评分http://xroads.virginia.edu/~Hyper/Lippman/contents.html 中文翻譯太爛,沒辦法看啊。
评分 评分李普曼的公众舆论一直被传为传播学经典名著,作品的一开头李普曼用孤岛民众对消息了解的故事就引出了上世纪人际传播由于受传播距离,出传播手段的限制,传播过程多么迂回曲折,以及信息传播的滞后性。并指出,每个人都有两个形象,尤其是王室显贵。他们有着两个自我,一个是公...
李普曼在书中对舆论形成进行了阐释和分析。他认为社会公众是“固定成见”的囚徒。并开创性的提出了“拟态环境”和“刻板印象”两个概念。 拟态环境产生的原因是“The real environment is altogether too big, too complex, and too fleeting for direct acquaintance”,所以就需要通过大众媒介提供的信息,了解和认知外部的世界,而大众媒介对于客观环境的反映并不是镜子一样的,故人们所感知到的“reality”和现实世界并不一致,大众往往会把拟态环境当成真实环境。 Stereotype的产生则是因为,人们无法记住一切事物的细节,只能将它们抽象成符号和概念。它们帮助人理解世界的同时也阻挡了人们接受新的事物。
评分“The fiction is taken for truth because the fiction is badly needed.” / 强烈的感受:看英文,如果它用的句式不是我熟悉的我可能都看不下去,由此可见“熟悉”对沟通来说是多么重要的因素——不熟悉我都不想听下去,然后就没办法了解这个人在讲什么,真是可悲。/ 感觉可以更精炼一点的,不是很值得整本看完,因为大部分在这个时代都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还是有很多概念值得重申的。/看了之后对美国宪法的历史有了初步了解。/ 看了五个月终于看完了,第一次看完一本英文原著,太累了。/过了这么多年,信息的确是变得更多了,record变多了,但这本书所说的问题还是老样子,人类真的好冥顽不灵。
评分很棒,对其pseudo-environment概念的提出印象深刻。如果英文阅读有障碍,读中文翻译版的话,建议中英文对照读。大致看了林珊以及阎克文、江红翻译的两版,真的很烂。
评分十年之后才读这种从大一就听说的经典,也不觉得晚。
评分很棒,对其pseudo-environment概念的提出印象深刻。如果英文阅读有障碍,读中文翻译版的话,建议中英文对照读。大致看了林珊以及阎克文、江红翻译的两版,真的很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