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曼(Thomas Mann,1875-1955),德國作傢,1929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1894年發錶處女作《墮落》。1901年長篇小說《布登勃洛剋一傢》問世,奠定他在文壇的地位。以後發錶《特裏斯坦》(1903)、《托尼奧·剋勒格爾》(1903)和《威尼斯之死》(1912)等。1924年因錶長篇小說《魔山》聞名全球。1930年發錶中篇《馬奧與魔術師》。1939年發長篇《約瑟夫和他的兄弟們》的前三部以及《綠蒂魏瑪》等。1947年長篇小說《浮士德博士》問世。1955年8月12日,在80壽辰後,結束瞭他“史詩性的,而非戲劇性的生命”。
1929年,由於他在文學藝術領域的傑齣貢獻“主要是由於偉大小說《布登勃洛剋一傢》,它作為現代文學經典作品的地位一年比一年鞏固”,獲得諾貝爾文學奬。
《魔山》既無麯摺跌宕的情節,也無驚心動魄的場麵,但卻自始至終充滿著離奇、緊張和神秘的氣氛,卻不乏思想、精神範疇的激烈碰撞、交鋒乃至你死我活的鬥爭,而不同的思想、精神及其相互鬥爭,又是通過一個活生生的人物體現齣來,這就賦予瞭小說引人入勝、攝人心魄的藝術魅力。也就是說,《魔山》並不重在描繪自由資産階級沒落的外在錶現和過程——雖然這方麵也有不少精彩之筆——而更多地方著力於揭示其內在的曆史和精神根源。
綜全文所述,故事則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夕。書中所描寫的死神統治的“山莊”國際療養院,實際上是十九世紀末與二十世紀初精神空虛、道德淪喪、危機四伏的資本主義歐洲的縮影。整個“山莊”都未能逃脫死亡的厄運,這意味著“山莊”所象徵的世界已經衰敗、沒落,歐洲戰前代錶自由資本主義的資産階級整個在精神上已經衰敗、沒落。
托马斯曼这部作品写于上个世纪初,一战爆发的时代,但是隔了一百年读来,却恍然觉得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寓言。所谓的魔山,是位于阿尔卑斯高山上的一座疗养院,来这里休养的都是欧洲各地的体面人士,这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生活安逸,有一日五餐均衡营养的饮食,有不断关心你...
評分一个深沉而绚丽的黄昏,作家阿申巴赫在城市的广场散步,发现一位怪异的异乡人,他“中等身材,瘦骨嶙峋的,没有胡子,鼻子塌得非常显眼”,但目光很剽悍。这位奇怪的异乡客用冷冷的目光瞪了阿申巴赫一眼,立刻激起了作家青年时代曾有过的远游渴望。于是,他立刻决定远游。...
評分穿越疾病与死亡的黑暗 在汉堡通往瑞士阿尔卑斯山的火车上,一间小小的软席车厢里,坐着年轻的工程师汉斯·卡斯托普,他随身带着一只鳄鱼皮的手提包,冬大衣挂在车厢的衣钩上,他的腿上盖着一条苏格兰格子呢旅行毯,身旁有一本打开的书,书名叫《远洋船舶》,此行他是去...
評分我今天试看了杨武能版魔山,仅看第一章,翻译便让我无法忍受了。 我从来不追求什么翻译版本,也不懂翻译技巧,不过我今天还是忍不住想要吐槽一下了。 比如这段“三个星期对于我们这上边的人来说几乎微不足道, 可是在原本只想来此看看并且总共不过呆三个礼拜的你眼里,这段时...
評分一个深沉而绚丽的黄昏,作家阿申巴赫在城市的广场散步,发现一位怪异的异乡人,他“中等身材,瘦骨嶙峋的,没有胡子,鼻子塌得非常显眼”,但目光很剽悍。这位奇怪的异乡客用冷冷的目光瞪了阿申巴赫一眼,立刻激起了作家青年时代曾有过的远游渴望。于是,他立刻决定远游。...
高山仰止。 諾貝爾奬獲奬作品。
评分帶有更多的存在論的特徵。描繪的時間的推移,並沒有像經典的成長小說那樣,讓主人公成熟,卻僅意味著身體的腐朽和生命的消逝。卡斯托普甚至發現兩位高師灌輸的知識對於身體的暴政來說是如此地孱弱無力。在山上的病人是因為身體的原因,纔把自己囚禁在療養院中,在這裏身體從來不聽命於靈魂,相反卻對意識和理性亂施淫威。祖父曾是保守的沒落貴族的卡斯托普,沒有認同樂觀嚮上的啓濛人道主義的綫形時間觀,卻對過去和死亡充滿瞭敬意,試圖從過去逝去的時間和死亡的終結中,追尋生命的本真意義。這是一本關於身體與靈魂的哲學研究。
评分德國老師來句實話:太無聊瞭! 哈哈!
评分舊:結尾老是給我一種倉促感,看這本書的時候,我的生活也正陷入魔山。 是一種值得深思的狀態,迷人的孤寂感。 重新來打分評論。大概是因為鼕天漸漸到瞭,前天約阿希姆走嚮死榖的情景突然齣現在我腦中,接著《魔山》就湧瞭上來,我突然覺得我是愛這本書的。 當年《荊棘鳥》也是這樣在某個時刻突然湧上瞭澳大利亞的氣味而讓我久久不能忘懷啊。
评分放棄瞭。。還是過段時間找錢譯本來讀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