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1918-2000),湖南长沙人,美籍历史学家。早年辗转于求学、从军之途,曾梦想成为中国的拿破仑,然而时代却不允许他有这样的机缘。其后赴美研习历史,于一番逼仄煎熬之中提出大历史观,主张要“从技术人上的角度看历史”,而不能简单地以道德评价笼罩一切。
代表作有《十六世纪时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他传奇性的一生以及大历史观的由来见于自传《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融会了他数十年人生经历与治学体会,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给人启发良多。英文原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
中华书局的增订版,重新核校全部文字,增收黄仁宇《1619年的辽东战役》等数篇文字,精选彩色历史图片10余幅。
<一> 《万历十五年》的名气很大。初拿到书翻翻的时候却被吓跑了一阵子。作者黄仁宇最初是研究明代的财政税收制度,因在史料中浸淫多年,于始对明史中的若干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看法,开始摆脱了人云亦云的束缚”。 我自知对历史的功底实在太有限,尤其是一翻书序就谈及财政制...
评分有可能是黄仁宇这本书的写作方式,也有可能这就是中国历朝历代历史人物的悲哀,看过这本书两天以后,再去回想,带给我的最大感触还是那些一心想要为国家进步,体制完善,穷尽一生的努力却最终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变成尘埃的这些人。 他们的遗憾痛苦,挣扎与宁死不屈,坚持与正...
评分网上有人评价说,希望黄仁宇有一百只脚,太多的历史匠只配给他擦鞋。我第一遍读来有些吃力。很多人评价“此书可堪二遍读”,我想再读读。 记得当时跟一个好友讨论,她回复到: “ 我也是从《万历十五年》才开始抛开教科书的说教,真实地理解当时的历史的。一直在思考一个问...
评分有可能是黄仁宇这本书的写作方式,也有可能这就是中国历朝历代历史人物的悲哀,看过这本书两天以后,再去回想,带给我的最大感触还是那些一心想要为国家进步,体制完善,穷尽一生的努力却最终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变成尘埃的这些人。 他们的遗憾痛苦,挣扎与宁死不屈,坚持与正...
评分一本书的10年与30年 周重林 一本书的10年与30年 10年前,我刚刚上大学,终于可以扔下教科书,随心所欲地看一些自己有兴趣的作品。第一次阅读《万历十五年》,来自师兄的推荐,这本书刚刚在中国出版不到一年的时间(但这部作品已经成稿近20年),已经获得知识界诸多好评的声音...
确实是社会学和政治学学生必看的好教材,与明朝那些事儿不同之处在于,黄仁宇聚焦在明帝国整体政治体系的运转,而非以微观视角戏说风云人物,因此并没有纠正一些有争议性的人物的被忽视的那一面,如胡宗宪,徐玠,侧面说明了了个体与历史和社会惯性对抗中的注定失败的结局,无论是张居正还是戚继光,都无法从一个已经僵化病危的制度中建立属于他们的理想国。而申时行顺应潮流的做法,只能拖延制度崩溃的时间。一旦牛人们都走了,制度立刻崩溃,如此说来,努尔哈赤似乎只是占了对手自我毁灭的机会,而他的本事也稀松平常。总之,1587年,中国被世界彻底甩掉队的一年。
评分确实是社会学和政治学学生必看的好教材,与明朝那些事儿不同之处在于,黄仁宇聚焦在明帝国整体政治体系的运转,而非以微观视角戏说风云人物,因此并没有纠正一些有争议性的人物的被忽视的那一面,如胡宗宪,徐玠,侧面说明了了个体与历史和社会惯性对抗中的注定失败的结局,无论是张居正还是戚继光,都无法从一个已经僵化病危的制度中建立属于他们的理想国。而申时行顺应潮流的做法,只能拖延制度崩溃的时间。一旦牛人们都走了,制度立刻崩溃,如此说来,努尔哈赤似乎只是占了对手自我毁灭的机会,而他的本事也稀松平常。总之,1587年,中国被世界彻底甩掉队的一年。
评分四星半;史料扎实,态度严谨,极具战略眼光,叙述评论皆沉缓大气,努力客观理智,甚而不无悲哀和焦虑;选取1587“no significance”的一年为时间点,选取七位人物为切入点,山雨欲来之前的危险平静,平庸表层下的暗流奔涌,这个奉道德为圭皋的庞大帝国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从历史、经济、体制、人情、文化各方面分析明代百相,七个篇章既是社会横剖面,又放置于历史长河,且放眼至世界格局,纵横捭阖,收获良多;虽是作者亲译,仍不免有翻译腔。
评分从一个组织的惯性就可以看一个组织的生死存亡。
评分确实是社会学和政治学学生必看的好教材,与明朝那些事儿不同之处在于,黄仁宇聚焦在明帝国整体政治体系的运转,而非以微观视角戏说风云人物,因此并没有纠正一些有争议性的人物的被忽视的那一面,如胡宗宪,徐玠,侧面说明了了个体与历史和社会惯性对抗中的注定失败的结局,无论是张居正还是戚继光,都无法从一个已经僵化病危的制度中建立属于他们的理想国。而申时行顺应潮流的做法,只能拖延制度崩溃的时间。一旦牛人们都走了,制度立刻崩溃,如此说来,努尔哈赤似乎只是占了对手自我毁灭的机会,而他的本事也稀松平常。总之,1587年,中国被世界彻底甩掉队的一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