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本雅明 摄影 艺术理论 艺术 瓦尔特・本雅明 文化研究 哲学 艺术史
发表于2025-04-24
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没怎么读懂-_- 全靠译者序。不过里面的图很棒。那些银版老照片,看起来真是很不错呐
评分又见本雅明,已经有点熟悉他的文风了,依然喜欢。只是翻译确实令人失望。
评分还是胡不适的翻译的版本计较好一些
评分本雅明对摄影和电影的分析极有前瞻性,有些话题至今仍未过时。不过本雅明置身于法西斯主义兴起的年代,他对以电影为代表的大众文化的兴起未免显得过于悲观。他对法西斯美学的批判是深刻的,但文化工业并不必然导致法西斯专制。鼓吹无产阶级全面接收电影,企图以文化反制政治是一条因果颠倒的路数。另:本书翻译实在生涩。
评分本雅明对摄影和电影的分析极有前瞻性,有些话题至今仍未过时。不过本雅明置身于法西斯主义兴起的年代,他对以电影为代表的大众文化的兴起未免显得过于悲观。他对法西斯美学的批判是深刻的,但文化工业并不必然导致法西斯专制。鼓吹无产阶级全面接收电影,企图以文化反制政治是一条因果颠倒的路数。另:本书翻译实在生涩。
本雅明(1892—1940),犹太人。他是20世纪罕见的天才,真正的天才,是“欧洲最后一位知识分子”。本雅明的一生是一部颠沛流离的戏剧,他的卡夫卡式的细腻、敏感、脆弱不是让他安静地躲在一个固定的夜晚,而是驱使他流落整个欧洲去体验震惊;本雅明的孤独是喧哗和运动背景下的孤独,这种孤独令人绝望,又催发希望,本雅明的写作就永远徘徊在绝望与希望之间,大众和神学之间,这种写作因此就获得了某种暧昧的伦理学态度。暧昧正是本雅明的特性之一,他的身份,他的职业,他的主题,他的著述,他的信仰,他的空间,他的只言片语,都是不确定的,都是难以分类的。真正确定的,只有一点,那就是他的博学、才华和敏锐的辩证融会,正是这种融会,留给了20世纪一个巨大背影和一个思考空间。
1940年,本雅明在西班牙边境小镇自杀,这个小镇也是三年前,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在经历了西班牙内战后,历尽艰险,从此处脱身去法国的地点。
20世纪最富原创性的思想家之一、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瓦尔特·本雅明是20世纪西方知识分子中充分注意到摄影的极少数人中的一个。他的《摄影小史》(1931)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36年)堪称摄影、文化理论的经典著作,也是当今方兴未艾的文化研究领域的必读之作。
与他的法兰克福学派同仁阿多诺、霍克海姆对大众文化以及文化工业所持的坚决批判立场不同,本雅明的思想中对于技术对艺术领域的介入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充满了悖论。他对艺术复制和文化工业的一些辩护性观点和看法也使得他得以特立独行于法兰克福。在《摄影小史》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本雅明着重分析了摄影的出现对现代文明的重大影响,尤其是对艺术活动的革命性颠覆。他认为以摄影(包括电影)为代表的机械复制手段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艺术的认知方式,并预言机械复制的手段将最终消解古典艺术的崇高地位,艺术的权利将从“专业人士”手中解放出来,成为普通公众的一般权利。本雅明在这两本著作中提出的有关“震惊体验”、“韵味的消散”、“复制/创造”等概念和观点对现代摄影理论和文化理论影响深远。
江苏人民出版社此次将本雅明的这两本经典著作重新集结出版,并配以精心挑选的插图近百幅,译者王才勇先生的译本更是从德文原著而来,本书的精彩与经典无可怀疑。
读起来很吃力 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 还是德国的原汁原味 本雅明的表达让我抓头发 仍不能明白他的中心意思 人怎么能这样说话呢
评分王才勇版:这幅充满着无际悲哀的相片是与早期摄影的状况相对应的。早期摄影中人们在观照世界时还没有欣然向往地抛弃神的观念,相片中的那位男孩就是如此去看世界的。这世界周围笼罩着一种光韵(aura),一种在看向它的目光看清它时给人以满足和踏实感的介质。p19 广西...
评分見過好的譯文,也看過爛的譯文,卻從未見有如此之爛。我只能確認書上的漢字我都認識。此書的譯者王才勇使我明白,原來翻譯爛到這個程度也可以出版。看來如今人人都是翻譯家,我也打算改行去當翻譯家了。哈哈。
评分 评分另一处链接:http://site.douban.com/251106/widget/notes/18421337/note/487809917/ 阅读《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我怀抱着一个明确而狭隘的目的,看本雅明如何“讲”电影。而接下来的文字也将紧密围绕电影展开。——当然,电影作为曾经新兴的、可机械复制的艺术品,自...
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