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1872年12月7日生於荷蘭的格羅寜根(Groningen)。他是一位文化史學傢,也是一位天纔的語言學傢。當他還在古典語言學校讀書時,便掌握瞭阿拉伯語。1891年他入格羅寜根大學,改學文學和梵文,並以一篇論述古印度對劇的論文畢業。1905年他在格羅寜根大學獲曆史教授的職稱,1915年,又在萊頓大學獲同樣職稱。在《我的曆史之路》這篇文章裏,赫伊津哈概述瞭他的思想發展過程、他對紋章學和古錢學的青春般的熱情、他的東方研究的失望、以及那本使他聞名於世的《中世紀的衰落》一書的概念,等等。極權主義思想的齣現激發瞭他在《明天即將來臨》一書中挺身捍衛西方文學和藝術,而是《遊戲的人》中他又堅持瞭對先驗價值的信念。1942年,赫伊津哈作為人質被德國占領軍扣押,隨後被禁閉在一個小村莊裏。1945年,2月1日,在荷蘭解放前夕,他以不屈不撓的精神就義。
A Study of the Play-Element in Culture
Huizinga此书从“游戏”和“游戏的文化与社会功能”入手,揭示了”游戏“在人类文化和社会中的重要性。全书共12章,第一章为导论和定义,第二章从语言的角度梳理”游戏“的定义和内涵,第3-10章分别探讨教育、法律、战争、知识、诗歌、神话、哲学、艺术和游戏的关系,最后两章...
評分从文化、宗教的产生,而非心理学、人类学,来解释游戏行为。包含了相关的大量语言学解释,也因为大量的资料介绍使其中内容有些乏味、繁琐,但也因此丰富而饱满。
評分 評分游戏是否就是儿戏?是否只是闲暇时的消遣?是否就是严肃的对立面?游戏是否真的带有原罪? 郝伊津哈分析了游戏与文化、语言、法律、战争、诗歌、哲学、艺术的多方面关系,从非常宏观的视角提出“文明是在游戏之中成长的,是在游戏之中展开的,文明就是游戏。” 他把游戏提到了...
評分這裏的play恐怕是playfulness,除此之外纔疏學淺真是看得雲裏霧裏
评分The analogical, metaphorical and mediatory functions of model in research are fully carried out in this work. Through the model of “play”, which shares characteristics with ritual due to its pre-civilizational origin, the work analyzes ritual through analogy, and therefore leaves space to comprehend primitive culture outside the realm of language.
评分上課被老師強製推薦閱讀的神書。讀後感寫得肝腸寸斷。
评分這裏的play恐怕是playfulness,除此之外纔疏學淺真是看得雲裏霧裏
评分第一天開火就記下16頁乾貨,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