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之一
每个人身体里都住着撒旦。荀子的“性恶论”我认为更符合实际一些。每个人都是善恶综合体,每个人都有可能控制不住身体里的撒旦,做出疯狂的举动,哪怕只是一瞬间。 中国文化博大精神,首先体现在汉字上,汉字可能是中国人最美妙的发明。一句话,一个词,增一个字减...
评分没有足够的功力,不懂其絮叨!至少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想追随大师也不容易。其后的背景和历史不懂的话,就难免莫名奇妙,令人阅读兴趣丧失,甚至开始怀疑自己……
评分这是第一次读铁皮鼓,在班主任的推荐下看的,初次看,有些情节还是有些看不懂,也许是未有这样的经历,所以有些懵懂。 三岁的奥斯卡,在看到这个世界的悲哀之后,选择性地停止了长大,这一方面可以看做是他对这样世界的鄙夷,而另一方面则可以看做是战争对人性的扭曲。扬和奥...
评分(一)但泽 但泽(Danzig)现名格但斯克(Gdańsk),北临波罗的海的格但斯克湾,是重要的港口城市,有史以来一直都是德国和波兰反复争夺的焦点。从公元十世纪末建市以来,由于地处维斯瓦河的入海口,但泽就是贸易港口重镇,被毗邻的德国与波兰同视为生命线,随着每次战争战胜国...
评分这本书写什么?写一个傻子。《尘埃落定》也写傻子,那是个傻子加先知;莎士比亚写了若干傻子,统统是傻子加智者;《喧哗与骚动》也有个赫赫有名的傻子,傻到没个性,读者很难“角色代入”;《狂人日记》的傻子,则完全是作者的传声筒。《铁皮鼓》的傻子怎么样呢?那是个非常合...
貌似我读的是很老的版本 学校图书馆借来的
评分#1999 一面锡鼓一世界, 四条裙子一天堂。 海捞马头鳗鱼肥, 水晶尖叫玻璃碎
评分老版本还是读起来舒服~
评分跟《午夜之子》相似,都是从祖上讲起,主人公生来天赋异禀,虽然经历众多大事件,不过都是作为看客。书中的吐槽或者说是隐喻非常多,可惜有不少都并不容易理解,或许是翻译的原因,更有可能是文化背景的差异,越往后面读越让人感觉乏味,幸而在结尾的时候来了个小高潮。另外这个版本错别字很多,估计平均能达到每页1个。
评分我读的应该是这个版本,小孩敲鼓图片和这个一样。开始读不进去,以为是译者的问题。越读越觉得是作者对需要的敏感造成了翻译的难度,所以不得不有许多的注释,但也解决不了译者所感受到的微妙吧。太多政治隐喻,到了第三篇就更多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