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之一
没有足够的功力,不懂其絮叨!至少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想追随大师也不容易。其后的背景和历史不懂的话,就难免莫名奇妙,令人阅读兴趣丧失,甚至开始怀疑自己……
评分经过一个寒假的不懈努力,终于在今日——闰年三月的第一天,结束了这篇528000字的长篇小说。在毫无诗意的“黑厨娘你在吗”的歌声中,结束了与OSCAR的对话。他30岁的人生也许还将继续走下去,耶稣的圣体永远不会消亡。就如同那个铁皮鼓, “失而复得,得而复失”,亦也不过是“...
评分土豆给了我棕色的头发 ——《铁皮鼓》的神话寓言 时值诺贝尔文学奖大浪再起的季节,欧洲小说继续以其强大的动力扫射着耀眼的光芒。不过作为当下时代文学的一个家族传统,奖项与其品质并无绝对的联系。 我只就小说本身说事。 不过,鉴于20世纪的小说普遍...
评分君特格拉斯是我充满敬佩和赞叹的作家,不仅是因为他的博学或是高贵,还有他的诚实和笃定。 格拉斯在一篇关于《铁皮鼓》创作的回忆录中写到:“既不是创作欲(诸如我肯定要写并且知道怎样写),也不是蓄积已久的决心,(诸如我现在要动手写了!)更不是某种高尚的使命感...
评分永远保留一种状态,是不可能的。你要知道,早上的我和中午的我,已经不是同一个人。十年前的我和现在的我,甚至在形象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小孩子,那是多么令人羡慕又可怕的年龄阶段。一方面,他们天真浪漫,由于无知,他们理应受到庇佑。另一方面,他们又对事物接受得太快,...
【201954】借图书馆十年的书终于读完,回想当年刚借来时看不进去的懵逼,现在才懂要对照着历史去理解一个不愿长大的孩子,去看待每个地方属于他们自己的“魔幻现实主义”。成年人的晦暗,隐秘,肮脏,国家的畸形社会的畸形,用尖叫打碎一切看似光彩的玻璃。愿你能永远敲着你的铁皮鼓。
评分跟《午夜之子》相似,都是从祖上讲起,主人公生来天赋异禀,虽然经历众多大事件,不过都是作为看客。书中的吐槽或者说是隐喻非常多,可惜有不少都并不容易理解,或许是翻译的原因,更有可能是文化背景的差异,越往后面读越让人感觉乏味,幸而在结尾的时候来了个小高潮。另外这个版本错别字很多,估计平均能达到每页1个。
评分【201954】借图书馆十年的书终于读完,回想当年刚借来时看不进去的懵逼,现在才懂要对照着历史去理解一个不愿长大的孩子,去看待每个地方属于他们自己的“魔幻现实主义”。成年人的晦暗,隐秘,肮脏,国家的畸形社会的畸形,用尖叫打碎一切看似光彩的玻璃。愿你能永远敲着你的铁皮鼓。
评分太狂躁的阅读不适合我
评分我读的应该是这个版本,小孩敲鼓图片和这个一样。开始读不进去,以为是译者的问题。越读越觉得是作者对需要的敏感造成了翻译的难度,所以不得不有许多的注释,但也解决不了译者所感受到的微妙吧。太多政治隐喻,到了第三篇就更多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