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1864年4月21日—1920年6月14日)是德国的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他被公认是现代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韦伯最初在柏林大学开始教职生涯,并陆续于维也纳大学、慕尼黑大学等大学任教。他对于当时德国的政界影响极大,曾前往凡尔赛会议代表德国进行谈判,并且参与了魏玛共和国宪法的起草设计。
韦伯的主要著作围绕于社会学的宗教和政治研究领域上,但他也对经济学领域作出极大的贡献。他的知名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他对宗教社会学最初的研究,韦伯在这本书中主张,宗教的影响是造成东西方文化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并且强调新教伦理在资本主义、官僚制度、和法律权威的发展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韦伯并将国家定义为一个“拥有合法使用暴力的垄断地位”的实体,这个定义对于西方现代政治学的发展影响极大。他在各种学术上的重要贡献通常被通称为“韦伯命题”。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ISBN:9787301210406,作者:(德)韦伯 著,马奇炎,陈婧 译
马克思.韦伯是一个“不写诗,不幻想”(按:韦伯语,见玛丽安妮.韦伯的《马克思.韦伯传》)的人,但不能因此认定他古板无趣,毫无诗性的特质,相反,人们只需稍加留意,便可以在其严谨的学术著作里找到诗歌阴郁的基调。本质上讲,这是一个用晦涩的学术语言和理性主义来架构诗章...
评分针对版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2013年12月第4次印刷。 在与英文译本比照阅读中,于部分提出修改意见。仅为个人见解和理解,不足之处还望海涵,求指教。 P10•L1 “不止是在信仰宗派之别与国籍之别相一致之处、也就是与文化发展...
评分 评分第一次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同时在看《圣经》。“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这样一种近乎宿命式的淡定的祷词,很难和西方式,特别是美国式的那种狂热和争逐的人生哲学联系起来。资本主义精神提倡的那种以赤裸裸地追逐利益为中心的生活...
评分理性的吊诡 ——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记得潘小松在《随便翻翻的从容》中曾说:“假如不是职业的逼迫,我以为读书的最佳状态是兴之所至、随心所欲随便翻翻:这是鲁迅先生半个多世纪前就倡导过的。”[i]读书不多,却也喜欢随性子读书,不愿受着太多目的的束缚。但碰到经...
涨工资了,一个人可以不想花等量的时间得到更多的财富,而是想用更少的时间得到等量的财富就行,然后多出来的时间他玩去。这种心理下,经济基础进步了,上层建筑没有改变,说两者有决定关系就片面在此。韦伯说:“即使现代人怀揣最好的愿望,他们也不可能认识到宗教观念曾经对文化和民族性格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他锐利地看到了让人不再省出时间玩去、而是自发地把时间尽可能用在劳动和赚取财富上的心理根源,这一根源即新教伦理中的禁欲主义,它将上帝的救赎从出世的教会中解放出来,忏悔和祈祷不再能决定一个教徒能否得救,得救唯有在入世劳动中才有机会实现。劳动成了得救的唯一方式,人们自愿劳动起来,财富也就越来越多。而人是工具而非目的,禁欲主义本不让人享乐,它打碎了禁锢获利冲动的镣铐但又想紧锁上利己享乐的镣铐,可后者最终锁不住了。
评分看还是看过的…但是印象里有一章几乎完全没看懂…
评分现在看来算是比较标准的政治哲学著作了。最精彩的当属第二部分的两章,将加尔文宗解剖的相当详细,第五章影射了其他宗教为何难以产生资本主义精神的问题。第四章对新教禁欲主义做了阐释,我觉得某种程度上新教对于天主教的作用,可以和宋代新儒学的发展和传统儒学的关系做个对比,最大的不同或许在于加尔文宗在其中增添了一种积极观念:有必要在世俗活动中证明自己的信仰,这种积极性体现在行动上,也就产生了积极的结果。
评分完全是慕名而读,但也许是译本的问题,读起来不顺畅,很拗口,也许冯克利的译本会好一些?由于对宗教改革的知识储备不足,导致对书中涉及的新教不同宗派的教义不甚了了,看得晕头转向,只能说是囫囵吞枣。特别震撼的是对加尔文宗的描述,使我一直以来对宗教改革的印象产生了颠覆,看来需要找一本宗教改革的历史好好学习一下。
评分能把铁笼论述得这么有条理又让人产生想要重新捕捉失去的崇高的信念感的还有谁,我枯了,你呢.jpg(不过真的很eurocentrism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