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舍勒(1874—1928),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价值伦理学、哲学人类学与知识社会学的奠基人,被视为现代德语学界传奇人物。在哲学、社会理论、伦理学、神学、心理学、教育学、思想史等领域卓有建树。海德格尔视其为“全部现代哲学最重要的力量”。早年执教耶拿大学、慕尼黑大学,参与现象学运动。1919—1927年,任科隆大学哲学和社会学教授、社会学研究所所长。1928年,执教法兰克福大学不久,因中风猝然辞世。著有《同情的形式和本质》、《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和实质价值伦理学》、《论人类的永恒性》、《价值的颠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等。今人编有《舍勒全集》,美国芝加哥大学设有舍勒研究所,德国成立了国际舍勒研究协会。
20世纪的德语哲学家中,对现代基督思想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哲人,非舍勒莫属。在现代思想的论域中,舍勒走出了一条超逾教派立场的神学言路,直接把握、描述、阐发基督信仰中的福音原则(即个体性的位格之爱),在上帝论、启示论、基督论、信仰论、教会论诸论域重新确立位格之爱的优先地位,进而重建自然神学,将基督思想的本质质素注入哲学、伦理学和社会学,显明了基督教思想在现代性思想语境中的活力。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太难读了,第四篇难以进入,暂时只读完了前三篇。
评分死亡,不懂爱
评分像哲学随笔。1.区分了灵魂—激情,与肉身—自我—情绪。前者是主动的,价值明确的,后者是被动的。没有伟大的激情则伟大无从谈起,而任何伟大肯定不带有情绪。2.本书可以视为歌德名言的注释:「人们只能认识自己所爱的,爱,或激情越强烈越充沛,认识就越深刻越完整。」这个观点与现代市民观点中的爱的认知相悖,现代受柏拉图或浪漫派影响,而爱的秩序在奥古斯丁那里。
评分本以为是探讨爱的力量,最终发现是生死哲学的讨论,略失望。
评分死亡,不懂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