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細亞的孤兒》這本長篇小說,被公認為台灣文學的代表作。它使我們重新對這個島嶼上所發生的人類紀錄,再做了一次檢討。
吳濁流運用純樸生動的筆法,以小說體裁描述台灣日據時期一段辛酸的史實,寫出他在「祖國」來臨之後,思想上和精神上的變化。村上知行曾評論這本書說:「《亞細亞的孤兒》是在日本據台時期,生於台灣、長於斯土的台灣人所描寫的紀錄性濃厚的創作。世界上沒有所謂台灣人,假如有的話,那是住在深山裏的番社的人吧。普通被稱為台灣人的,實在完完全全是中國人。……事實雖如此,可是當時,不但日本人,連中國方面也稱他們為台灣人,而加以歧視。這篇是在此時此地的台灣青年所述的自傳式小說……。」
讀完這本書,使人對於統治者的猙獰面目,以及處於殖民地人民的痛苦情形,獲得更深切地了解。
台灣近代文學史上,最有力的歷史見證者,同時也是四百年來,有良知的台灣知識份子的代表性人物,他使台灣文學史上最重要的一本文藝刊物「台灣文藝」在戰後復活,他把一生所有的心血與財富都奉獻於台灣文學的播種上。
吳濁流先生的一生可說是「鐵和血淚鑄成的」,「他在風雨中厲聲呼喚,把百年來台灣的歷史中最突出最重要的問題──日本帝國主義之凌辱搶掠──做了擲地有聲的記錄和見證。」
在濁流先生的奮鬥過程中,我們感受到前行一代的文學家,以利筆做刀劍、用文字做武器,雖奮死亦無悔的悲壯情操。濁流先生堪稱是沿門托缽的文化人,他不貪心也不欺世盜名。他不歌功頌德,更不拍馬屁。深具正義凜然之氣!
日本人关注这本书认为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作者就已经表现出了台湾的独立性,但我更认同陈映真对这本书的评价,这本书原名《胡志明》,虽然出版社改的名字为它增色不少,却也改变了作者的最初写作方向,太明在大陆并没有多受排挤,相反他的好工作和家庭的建立显然是他已经融入大...
评分我以为每个人都有自觉最为幸福的时刻,无论此生是多么的悲惨无助。胡太明的人生实在是说不上悲惨的,然而他最后终于疯了或者流亡。在台湾饱受日本人的欺凌,去日本便为自己的身份尴尬,回到中国又遭到歧视猜疑。他同所有台湾人一样属于那个时代的弃儿。在他看够了贪婪觍颜、狂...
评分 评分对台湾一直是好奇的。 去过若干次,看过若干文章和书,好奇只是渐长。去年看马世芳的节目,专门有一期说罗大佑“亚细亚的孤儿”的社会环境和创作意义。头脑发热上诚品网站买书寄到美国,其中就有这本。 加上前一阵子看了 Stoner, 同样是一个知识分子的置于历史背景下的一生,想...
评分西坡 10:34:13 我觉得,估计未来图书市场会有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过不了几年,那种跟风书、垃圾书会被市场彻底淘汰 葳蕤 10:34:39 呵呵 那倒不至于 你要相信中国市场之大 总是对于投机取巧之徒 有特别的包容…… 西坡 10:35:24 好吧,看在现在脑白金还在超市卖着的份上,估...
身处日本殖民之下的台湾人,想要成为“国民”却始终被区别对待,回到大陆则被怀疑是特务,到了日本本土依然被歧视,或许就是这种“孤儿”的感觉,造就了他们如今的“爱台湾”。作为文学作品,这本书自然还有欠缺,结局也过于仓促,但在当时高压政策的时代,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已属不易。
评分矛盾的身份认同和萌芽的台湾意识可窥一斑 所以说要理解台湾(香港亦然)就得去了解它们的由来 了解“没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游戏”的意味~技术上来说并非是优秀的小说 人物塑造得很平面情节不精巧结尾也嫌草率(像DnD衍生小说一样 配角很标签化又轻易地引入和淡出…还毫无铺垫地就和长兄前嫌尽弃了一小会) 更关键的主角我看不到他的成长(比如永远处于“欣赏某成好友-嫌恶了疏远-苦闷-欣赏彼成好友”的循环) 看不到他除了几点以外更深刻的性格……以及有趣的是主人公原本叫志明不知是不是和越共领袖同名所以才改叫太明的~
评分一九四三年敢在日据台湾写这样的小说首先胆就够大,技巧和故事讲述不那么强但态度真诚极了,台湾问题首先是身份认同问题,涉台文艺首先是乡关何处and台湾主体性这个一体两面的主题。此胡志明非彼胡志明,跟日本和大陆两地女子的关系是身份认同问题的落脚点,最后的开放式结尾蛮好。只是像吴浊流这样有故国情怀的人,恐怕更不理解祖国来的人何以挥得下二二八的屠刀。
评分边缘的尴尬~
评分正是因为明了才更痛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