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困境的唐代士人,習從選士制內部道德環節的失落,理解當代士風變化。他們認為士風惡化,「非受性如此」,而是「制法守度使之然」。本書循著唐人觀點,以「政治體系下的行動者」為主軸,將唐代士人的認識、選擇與行動置於宏觀的政治體系下,進行制度與政治史的考察,以期掌握士人群體的動向。
本書從古代「核心—四方」國家型態的演變,檢視隋代「五服之內,政決王朝」的國制變動,探究制度變遷下士人性質和處境的變化。身處「士人—鄉里」關係斷裂下的唐代士人,面對「士不飾行」的士風惡化現象,如何重構「為士之道」,強化「士—民」關係;面對鄉里內部「民弱而愚」的變化,如何探求「為政之道」,實踐士人富而教之的淑世職能。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主要读了序言和第三章孤寒。 先说序言其实分析的非常透彻,从社会-国家体制来探讨士人如何从乡里走向国家,这也是国家集权化的过程。不过有关阎步克的品位与职位那本的探讨有点……还要商榷。 第三章则是对晚唐孤寒想象做了一个非常好的个案式的探讨,从“孤寒”的定义,历史背景,现象及背后制度分析了中晚唐官僚制度和政治运行。个人认为可以连着清流文化那本继续看,会有对比的惊喜 感到作者的野心很大想建构一种中古的讨论体系,但部分概念性的论述以及“士”是否能大而化之地运用于整个中唐还要再看。
评分看不懂思想史
评分假期外面人實在太多,我本喜靜,便趨之于野,趁閒讀畢此書。 緒論攻擊性過強,有時候就顯得偏頗。不過對於已有研究成果的全面反思,在研究方法論上另闢蹊徑值得學習。但對於中(包括港台)日研究,也是打一方,捧一方,總體上是攻閻步克先生之不足,捧宮崎市定之所長。 一至七章,第三章最有可讀性,有關唐代“孤寒”的研究方法,既有對前人研究的反思,又有新的見解,且具方法論意義,對後來相關的研究較有影響,如對陸揚有關清流文化的研究。其他章節,可讀可不讀。
评分看见了顺手补打卡
评分看见了顺手补打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