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陈寅恪 历史 魏晋南北朝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 魏晋 南北朝 中国
发表于2025-04-04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一星扣在过多的别字上。此外就是感叹怎么能这么神,看其引的材料大多也就是晋书和世说,顶多在轮到具体民族和政治形势的时候结合地方志,但组合起来就非常的能说明问题。和田余庆的那本参照着读,一本着眼于由魏到隋这分裂的数百年间北朝/南朝的全局,一本则将着力点放在东晋,一方面有助于理解东晋的外部形势,一方面又深化了对士族从汉到陈遭遇和其角色演变的理解。
评分修行98th,算是全集补遗,失之过浅。金明馆丛稿首编言魏武与袁绍之争是阉宦门第与高门士族之争,此书中已经默默修正为寒门与高门士族之争,此处大善,而苻坚伐东晋合情合理一事陈公依然执着坚守,我颇不以为然,王景略虽死,苻秦内政无不可制之事,假以时日慢慢消化不难打造铁桶江山,没有以外战转移内部矛盾之必要,而且苻坚绝无欲借战事一统江山同时消弭羌与鲜卑实力的想法,因为作为先锋的梁成,苻融两军合共三十万全部是氐族自身精华部队,淝水一败,氐人不可再起而羌,鲜卑几乎毫发无损,苻坚此战全无战略眼光,政治深意,不过因骄而已,习凿齿语:昔齐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曹操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皆勤之于数十年之内而弃之于俯仰之顷,岂不惜乎。有了下句,苻坚骄躁忘忠良之言而延乱世七十年,多杂国十余,后人行事,可不慎乎?
评分陈寅恪老先生不愧是历史大家,这本书干货满满,引据和结论都十分考究,更难得的是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观点,比如司马懿和袁绍之间的关系、北府兵和六镇的成分问题以及文化本位论,看完以后对这段历史理解更加深刻,不再浮于表面。
评分陈寅恪老先生不愧是历史大家,这本书干货满满,引据和结论都十分考究,更难得的是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观点,比如司马懿和袁绍之间的关系、北府兵和六镇的成分问题以及文化本位论,看完以后对这段历史理解更加深刻,不再浮于表面。
评分在从上海回成都的飞机上读完了此书,无条件评五星。
万绳楠,1923年生,江西南昌人,当代著名历史学家。1942年国立十三中学毕业,同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1946年大学毕业,同年考取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师从清华四大导师之一陈寅恪,1948年毕业,为陈寅恪的关门弟子。毕业后即弃笔从戎,参加革命。解放后先后任教于安徽大学、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系安徽大学历史系创办者之一。著有《魏晋南北朝史论稿》、《魏晋南北朝文化史》、《中国长江流域开发史》等,并据1940年代末陈寅恪在清华大学开设“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课程笔记,整理成《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奖章获得者。
本书是当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1890-1969)有关魏晋南北朝史的讲演录,由万绳楠教授根据笔记整理而成。陈寅属先生研究史学至勤,著作甚富,尤其是其中国中古史学的研究对当代影响最巨;但在其已出版的作品中,尚无系统的断代史之作,本书则能补陈书之阙,因而被誉之为“稀世之珍”。书成,并由北京大学周一良、王永兴教授审阅。
本书虽非陈先生的原著,但仍较为真实地体现了陈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方面的研究成果。
血浓于水又何妨 如果说当今社会还有什么差异能左右人们的所思所想,我想一定不会是人种、民族或者血统的差异,应该冠以“文化的差异”更为贴切。也许有人会说不同人种、民族、血统必然带来文化差异,但看罢陈寅恪先生关于南北朝时期文化大融合的讲演就知道这一因果关系不一定...
评分待看到外一篇桃花源记的考证,我才确信这本书以前翻过,大概是在老馆的人文社科阅览室吧。可当时只能隐约感觉陈先生中(清人治学)西(历史语言学)相溶的治学风格,具体的内容却是读过就忘。 六七年后读这书,正是资治通鉴读过魏晋读到南北朝时,再读此书顿觉哪怕三言两语的...
评分陈寅恪先生是我国史学大家,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漫长时期。本书是陈寅恪先生弟子根据上课笔记整理而成。整本书上迄三国下至隋唐。讲述了中原政权的阶级性。譬如魏蜀是寒门政权,吴晋是豪门世家政权。很多时候政权的转换也是不同阶级和团体力量的强弱转变。 三...
评分有些问题的结论已经被学术界推翻。毕竟写出来的年头很早了。在看到大师的作品,感到震惊和喜悦的时候也要向前看。请同学学习的时候注意。比如,认为司马氏代表着世家大族,而曹氏代表着寒门庶族的观点。司马氏是隐藏在内部的野心家之类。
评分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