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陳寅恪 曆史 魏晉南北朝 中國曆史 中國古代史 魏晉 南北朝 中國
發表於2025-04-12
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先生所論米道、桃源諸事,皆有發明。萬氏文筆固使人厭,其尤可恨者,“前言”謂先生之學術“嚮馬剋思主義史學轉變”,實荒謬絕倫,可不復言。 080416-080425
評分從《魏晉之際的政治權力與傢族網絡》到《東晉門閥政治》直至此書,對中國曆史最亂一段心有丘壑,可互補共讀,治史著力點與寫作方式有殊異;本書援引多,對史料極熟稔,插圖難忍,前言“嚮馬剋思主義史學轉變”頗無語。框架構建層次分明,言簡意賅的典範,從階級劃分看曆史,各支力量的興衰和淵源走嚮皆隱微勾連。自罷州郡武備與封國製埋禍根,淪於抽象玄理的清談誤國,具有宗教性&玄風機理的天師道活動頻仍,人口遷移引起政局變動——開啓南北對峙/華夷之分;以建業/江陵兩大士族集團為首的南方重商,排抑“婚宦失類”及寒族;北方建以宗族鄉黨為單位的塢,重農自保,民族問題激顯,士族“齊整人倫,分明姓族”與統治者發生矛盾。鬍化與漢化之爭,夷夏之爭,南北之爭,不以血統論為上而以文化劃分。考據竹林七賢、桃花源、四聲來源有趣。
評分言簡意賅
評分深入淺齣,言簡意賅,我這樣非專業人士也能讀懂,確實好。
評分第一次讀的時候,是把裏麵很多結論當做定論來看的。現在再讀,發現問題很多,邏輯不確定、材料支撐不足的地方比比皆是。但是更加覺得陳先生瞭不起,從紛亂的史料當中,把許多看似無關的資料關聯起來,發掘齣新的綫索,指齣新的齣路。
萬繩楠,1923年生,江西南昌人,當代著名曆史學傢。1942年國立十三中學畢業,同年考入國立西南聯閤大學曆史係,1946年大學畢業,同年考取清華大學曆史研究所,師從清華四大導師之一陳寅恪,1948年畢業,為陳寅恪的關門弟子。畢業後即棄筆從戎,參加革命。解放後先後任教於安徽大學、閤肥師範學院、安徽師範大學,係安徽大學曆史係創辦者之一。著有《魏晉南北朝史論稿》、《魏晉南北朝文化史》、《中國長江流域開發史》等,並據1940年代末陳寅恪在清華大學開設“魏晉南北朝史研究”的課程筆記,整理成《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全國勞動模範,“五一”奬章獲得者。
本書是當代史學大師陳寅恪先生(1890-1969)有關魏晉南北朝史的講演錄,由萬繩楠教授根據筆記整理而成。陳寅屬先生研究史學至勤,著作甚富,尤其是其中國中古史學的研究對當代影響最巨;但在其已齣版的作品中,尚無係統的斷代史之作,本書則能補陳書之闕,因而被譽之為“稀世之珍”。書成,並由北京大學周一良、王永興教授審閱。
本書雖非陳先生的原著,但仍較為真實地體現瞭陳先生在魏晉南北朝史方麵的研究成果。
血浓于水又何妨 如果说当今社会还有什么差异能左右人们的所思所想,我想一定不会是人种、民族或者血统的差异,应该冠以“文化的差异”更为贴切。也许有人会说不同人种、民族、血统必然带来文化差异,但看罢陈寅恪先生关于南北朝时期文化大融合的讲演就知道这一因果关系不一定...
評分民国年间,中国治史曾达到这样的高度,恐怕至今仍能令诸多史学家汗颜。《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并非陈寅恪自己所著,而是陈寅恪在清华历史研究所任教期间一位叫万绳楠的学生,根据听课笔记整理而成。这种程度的转述难免有疏漏和扭曲,但哪怕是嚼饭喂人,《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評分翻《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看到一张竹林七贤的石刻拓本。年代未知,画工粗糙,人物也不对。七人中次幼的阮咸五绺长髯,叔父阮籍却被画成颌下无须的少年,是倒了辈分,错了长幼。古往今来以七贤为主题的画作多极了,不知为何会选这张。 阮籍名头太大,没什么可补充的。青白眼...
評分这本书是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有关魏晋南北朝史的讲演录,陈寅恪先生作为历史学家,久负盛名,大家所熟知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便是出自其口。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时期,前承汉末三国之纷乱,后起隋唐之统一,是一段风云乍变,“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乱史,再加上无论历史上...
評分陈寅恪先生在法国留学时系统地学习了政治经济学的知识,他在美国国留学时看到了中西文化差异中的相似性,盖天理人情,有一无二,有同无异。他在德国留学时掌握了考证的精确性和彻底性。这些经历都对他日后成书的风格有着莫大的影响。 他在德国求学的时候,根据后来同是清华国学...
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