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泽•萨拉马戈(José Saramago):
葡萄牙当代最杰出的作家。1922年生于葡萄牙,高中时因家境贫困而辍学,先后从事技工、文员、记者、编辑等多种职业。1979年开始投入文学创作。1982年出版的《修道院纪事》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此后出版《里斯本之围》《失明症漫记》《复明症漫记》等多部影响深远的小说。1998 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是葡萄牙迄今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2010年在西班牙兰萨罗特岛去世。
你为什么会写这样一部冷酷的作品?
虽然我活得很好,但这个世界却不好。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萨拉马戈代表作
入选诺贝尔学院“所有时代百部最佳文学作品”
被《泰晤士报》誉为“当今世界最卓越的一部作品”
与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卡夫卡的《审判》并驾齐驱。——《柯克斯书评》
萨拉马戈用想象力、同情心和反讽所维系的寓言,让我们把握到捉摸不定的现实。——诺贝尔颁奖辞
萨拉马戈和马尔克斯是我心目中最好的两位作家,但在我看来,萨拉马戈对现实的隐喻更强。——著名作家 苏童
----------------------------------------
繁忙的路口,绿灯亮了,中间车道的头一辆汽车却停止不前,司机在挡风玻璃后面挥舞着手臂,围观的人打开车门之后,才知道他在喊:我瞎了!没有人会相信,他的眼睛清晰明亮,巩膜像瓷器一样洁白致密,然而他却一再绝望地喊着:我瞎了!我瞎了!
一位路人送他回家,却被传染上失明的怪疾。眼科医生成了第三个牺牲品。失明症迅速蔓延,整个城市陷入了一场空前的灾难。
一 “肉眼上的失明,代之以灵性的视域,足以补偿”。 受荷马、弥尔顿和博尔赫斯的干扰,人们往往把失明看作是另一种光明的开启,与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拉上关系。富有讽刺意味的是,《失明症漫记》中,当整个城市都失明了,社会没有开启我们期盼的“另一种光明”。社会秩序迅速垮...
评分1987年翻译家范维信即将赴葡萄牙里斯本大学文学院进修。启程之前恰逢巴西作家若热•亚马多访华。他在香格里拉饭店设宴,邀请作家、翻译畅谈。席间,亚马多问范维信对于葡萄牙作家有多少了解,范坦诚地说“两眼一抹黑”。次日老作家便把一封“介绍信”交给他,信里所标出的十...
评分1987年翻译家范维信即将赴葡萄牙里斯本大学文学院进修。启程之前恰逢巴西作家若热•亚马多访华。他在香格里拉饭店设宴,邀请作家、翻译畅谈。席间,亚马多问范维信对于葡萄牙作家有多少了解,范坦诚地说“两眼一抹黑”。次日老作家便把一封“介绍信”交给他,信里所标出的十...
评分在萨拉马戈那里,黑暗被取消了两种基本特征,一来它没有由光明渐渐衰弱的过渡阶段,二来在人类的惯常的感知中,它的物理形态反而被强烈的白色所替换,所以在《失明症漫记》中,失明没有博尔赫斯那样的如黄昏徐徐降临的诗意,也没有对黑暗的传统恐惧,但是对于光明的强烈向往却...
评分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人全部丧失了视力,世界失去了所有的秩序,人们生活在无比肮脏污秽之中,甚至为了食物和水需要拼上性命,这将是个怎样的世界?恐怕我们脑海中对这个世界的第一反应就是“地狱”。而萨拉马戈的«失明症漫记»正向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世界末日般的恐怖场景。 ...
如果说《鼠疫》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失明症》则诠释了人性的丑恶。在末世景象之中,文明、道德、尊严统统被剥离,说不定只有在盲人的世界一切东西才显出其真正的样子。能醒着就不要沉睡,如果你能看,就要看见;如果你能看见,就要仔细观察。
评分加缪说人类会胜利,但不是永恒的胜利。萨拉马戈说我们是瞎子,是看得见的瞎子。
评分很早就看过改编的电影,尔后才读书,题材的新鲜度必然会有所流失,而失明症设想与社会的搭建恰是精髓所在。其实萨拉马戈的文风比较罗嗦,并且比起有些作家的隐晦,他是很直白的,如译者所言“把令人愤怒的社会现象写出来”,所以他的故事人人都可以看懂,并且领会人性的真相,这点其实蛮难能可贵的。
评分我们没有失明,却在做着全世界都失明之后的事情。
评分作者这种写作习惯真是看得人晕头转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