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爾•皮埃爾•波德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1867):法國19世紀最著名的現代派詩人,象徵派詩歌先驅,現代文學的鼻祖。代錶作有《惡之花》。並著有文學和美術評論集《美學窺管》《浪漫主義藝術》,散文集《人工天國》《巴黎的憂鬱》等評論傢朗鬆肯定他是“強有力的藝術傢”,詩人雨果稱贊他的詩篇“像星星般閃耀在高空”。
文愛藝:我國當代作傢、翻譯傢、詩人,14歲開始發錶作品,先後發錶《太陽花》《一簾夢》《生命的花朵》《病玫瑰》《文愛藝愛情詩集》等45部詩集,部分作品被譯成英、法、世界語等文字。譯有《勃朗寜夫人十四行愛情詩集》(插圖本)、《亞當夏娃日記》(插圖本)、《惡之花》(全譯、插圖、賞析本)等。共齣版各種著述200餘部。
本書分為分為“憂鬱與理想”、“巴黎即景”、“酒”、“惡之花”、“叛逆”和“死亡”六部分,是法國象徵主義文學先驅,現代派詩歌鼻祖夏爾·波德萊爾的傳世不朽名著,充分體現瞭作者創新的精神。創新之一在於他描寫瞭大城市的醜惡現象,創新之二在於展示瞭個人的苦悶心理,寫齣瞭小資産階級青年的悲慘命運。本書並選用法國插圖畫傢烏爾裏希·梅爾滕斯為其創作的傳神插畫。
有感于中文版本的翻译质量较差,尤其是如何把原文中的情感和逻辑关系用合适的中文连词或语气词表达出来。所以自行翻译了一下,时间有限,目前仅翻译了《致读者》。 致读者 愚昧,谬误,罪孽,吝啬, 占据我们的精神,折磨我们的肉体, 而我们供养自己所爱的悔恨, 就像乞丐喂...
評分这个版本的翻译辞藻华丽,又极富音韵美,虽然还是充满宗教色彩的诗歌,却也没有文化差异带来的距离感,适合朗诵。 《恶之花》的世界是想象的夸张的世界,同时又是真实的赤裸的世界。宗教、神话、文学作品、艺术作品,这些都是波德莱尔的取材来源,时不时穿插一些光怪陆离的画...
評分写《恶之花》的著名诗人波德莱尔喜欢逛街。有一天他在巴黎街头游荡,忽然,有如一道闪电掠过,一位美女进入他的眼帘。诗人惊艳,并渴望惊艳变成艳遇,然而美女只是瞟了他一眼,就擦身而过。留下落魄的诗人,痛苦地写成下面这首诗: 《给一位过路的女子》 喧闹的街巷在我周...
評分波德莱尔是批评家和诗人,除了这本传世的诗集《恶之花》,他还写了一些散文和文学、美术的评论。他的文章大多是发表在报纸杂志上。一般说来,这样的短文所具有的力量总是有限。但波德莱尔的这些短评使人们对艺术的观念产生改变,他被称为现代艺术的奠基者。 尊崇理性是波德莱...
評分《恶之花》初次发表时收诗100首,涉及到女人意象的有48首, 若再包括其它诗歌中零星提到的女人意象, 《恶之花》中与女人有关的诗歌占到诗歌总数的一半以上, 可见女性在波德莱尔是各种有很重要的地位。 其中一个特殊的女性群体便是女同性恋者,在女性意象诗歌中占3首,...
但他“絕對不是蒼白的玫瑰”
评分確是有力度的詩作。歌詠SEX,褻瀆宗教。這個版本考究精緻,插圖增加瞭魅感。
评分8.2 多情浪蕩的淫亂囈語太多 惡之花之名恰如其分
评分主要是為瞭法文原詩。插圖不用隔壁那種黑白版畫我覺得不行,死♞翻譯小動作多到人分分鍾想砸爛他狗頭。
评分重讀,比高中時的閱讀感受豐富太多 “你是否像我一樣體驗過快樂的痛苦 而且讓人議論:“哦,你真是個怪人” ——我難過的要死。這是我多情的心, 因欲望混閤瞭因恐怖的怪病。 那是焦慮與恐懼交織的無助, 命運的沙漏越是清空, 我的痛苦越是強烈 我的心也就越遠離這個世界。 我就像一個酷愛看戲的孩子, 憎恨落幕,猶如憎恨障礙...... 冷酷的真相終於被揭開。 我將毫無懸念的死去,可怕的曙光 將我的身心覆蓋。——怎麼,僅此而已? 帷幕已經接揭起,我卻依然期待。” ——《奇人之夢》 (《死亡》第五首,《惡之花》第155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