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原籍福建,1950年生於上海。初中畢來以後,曾經在貴州苗族山區插隊。1977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係古典文獻專業,1984年研究生畢業。曾經在江蘇揚州師範學遼曆史係任教。1992年起,任清華大學教授。現為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教授提名委員會委員,博士生導師。兼任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中心、東方文學研究中心〕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研究中心的學術委員與兼職教授。並曾應邀先後擔任香港浸會大學、日本京都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颱灣大學曆史係客座教授。為清華大學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過《中國文化名著導讀》、《中國宗教與文學》、《中國古代社會與文化》、《中國思想史》、《中國宗教史研究》、《曆史與文化理論》、《中國學術經典選讀與研究》、《宗教文獻概論》、《思想史經典著作研讀》等課程。
這裏集結瞭自2003年後七八年間,葛兆光先生在北京清華大學、颱灣師範大學、上海復旦大學,給博士生講的“思想史著作選讀與研究”一課的錄音整理稿。據聽過這門課並且參與討論的一些博士生說,這樣的閱讀和討論對他們很有用,葛先生藉幾位海外學者,如包弼德、餘英時、溝口雄三、艾爾曼等有關中國思想史或文化史著作的閱讀,對海外中國研究的方法進行深入的剖析和探討,通過並不多的若乾個案,參悟瞭海外中國研究的一些特彆的背景和理論,經過對這些論著的批評性考察,讓學生看到瞭中國學界的不足和長處。更主要的是拓寬瞭學生的視野,也增強瞭學生的自信。
该讲的标题是“知识史与思想史”,副标题是“以西洋天学进入中国及其对传统思想的影响为例”。 看副标题给人的感觉就是怪怪的,怪就怪在“西洋天学”上。说西洋天文学好理解,为什么要用“西洋天学”,没见作者做出说明。说“中国古代天学”这个也好理解,在作者该讲提供的参...
評分作为一个教师,我讲过很多课。 从1984年起我就在大学讲各种课,听众从本科生、硕士生到博士生,内容从文献学、史学史、思想史到东亚文化史。如果把这些课的名称开列出来,会是一份蛮长的单子。不过我自己觉得,其中最用心的,就是原本作为“历史与文化理论”课,却被我讲成“思...
評分一、年鉴学派 研究对象从精英转向日常,中心转到边缘;拓展了与社会科学的联系。 二、福柯 知识考古,常识何以成为常识?(“话语”和“权力”的理论) 三、后现代 把历史看成文学(《元史学》)——感觉跟福柯的理论有共通之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評分文章来源:《读书》2019年8期 只能是各自取径,为学由己,造化在人,最好的办法是熟读各种文献和一流研究成果,在历史脉络和学术传统中来回往返,反复玩味,自然就可以逐渐长成一个具有学术个性的自我,从这种观点出发就会认为历史写作是不可教的。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历史学是一...
葛老師的作品常讀常新。
评分葛兆光先生的思想史研究博士課程實錄,主體部分的四講分彆圍繞四部海外中國研究名著展開討論,序言和結語討論瞭學術研究和學術書評的規範。上述四本書隻是葛論述的基點,由此展開的關於思想史研究的討論基本涵蓋瞭該領域的主要要點,而其論述和批評都極具問題意識,切中時弊。因此本書不隻適用於思想史研究者,也同樣適用於人文社科各領域的研究者和愛好者。
评分葛兆光把曆史研究視為一個將辮子重新打散的過程,光這一點就不知道高過多少曆史學者,尤其是那種把曆史視作拼圖遊戲和偵探辦案的學者。另,葛先生還有個論點非常好,就是中國沒那麼特殊,要把中國史放到世界史的脈絡裏麵去,非常開闊的眼界,基本上國內學者沒這種自覺。不過這一版好玩兒的東西少瞭,比如圖像背後的觀念史等,基本沒講。最令人關注的有關中國研究的論述也不多。我原先覺得葛劍雄可解汪暉之毒,可我覺得現在 葛兆光纔更能解,兩個都是研究思想史的,也對中國很關注 ,要是能PK一下,豈不是更好?葛劍雄寶刀老矣,十多年都沒進步,還在吃老本
评分嗬嗬嗬嗬
评分葛兆光老師《思想史研究課堂講錄續編》第四講就艾爾曼研究的評論而引申齣瞭許多值得斟酌的“學術史”反思,鄙人倍受啓發。首先我們應該反思前輩研究清代學術史的價值立場前設(不論是梁、鬍的民族主義,錢的理學超越發展,抑或梁和艾爾曼都有的從西方“文藝復興”看清學的想法),其次我們要追問當時的學術活動“果真如此”?我們的問題意識應該有主見性,因此葛老師的很多提法都值得重視,比如思考“知識分子職業化的限度與原因”,再如從社會話語、學術話語和私人話語思考當時學人對“程硃理學”的真正態度。啊,真是震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