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最后的夜晚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出品人:世纪文景
页数:288
译者:赵德明
出版时间:2013-4-1
价格:45.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08112025
丛书系列:波拉尼奥在文景
图书标签:
  • 拉美文学
  • 罗贝托-波拉尼奥
  • 小说
  • 智利
  • 外国文学
  • 波拉尼奥
  • 拉美
  • 文学
  • 科幻
  • 末日
  • 探索
  • 地球
  • 夜晚
  • 未来
  • 生存
  • 孤独
  • 冒险
  • 希望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2666》作者波拉尼奥首部短篇小说集

◎令人着迷、苦寻的答案。挫败,但并非失败的旅程。

◎《2666》屡获2012年各项读书大奖: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中华读书报》年度十大好书,是惟一入选的外国小说;《中国图书商报》年度影响力图书;入围新浪读书年度十大好书等。

◎波拉尼奥在短篇小说领域展现出来的纯熟技巧,堪与卡夫卡和博尔赫斯媲美。

——————————————————————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由十四个故事组成,大部分故事的主人公是“B”:一个智利流亡者,在南美和欧洲漫无目的地游荡,串起了他同时代的其他人的故事,几乎都是在流亡生活中理想破灭的一代人,如何挣扎于边缘,困于梦魇。这些人犹如在一场梦中,在不同的故事中不断改换着形象、名字或背景。评论家们普遍认为,波拉尼奥在短篇小说领域展现出来的纯熟技巧,堪与卡夫卡和博尔赫斯媲美。

作者简介

罗贝托•波拉尼奥(Roberto Bolaño,1953—2003)出生于智利,父亲是卡车司机和业余拳击手,母亲在学校教授数学和统计学。1968年全家移居墨西哥。1973年波拉尼奥再次回到智利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却遭到逮捕,差点被杀害。逃回墨西哥后他和好友推动了融合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以及街头剧场的“现实以下主义”(Infrarealism)运动,意图激发拉丁美洲年轻人对生活与文学的热爱。1977年他前往欧洲,最后在西班牙波拉瓦海岸结婚定居。2003年因为肝脏功能损坏,等不到器官移植而在巴塞罗那去世,年仅五十岁。

波拉尼奥四十岁才开始写小说,作品数量却十分惊人,身后留下十部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三部诗集。1998年出版的《荒野侦探》在拉美文坛引起的轰动,不亚于三十年前《百年孤独》出版时的盛况。而其身后出版的《2666》更是引发欧美舆论压倒性好评,均致以杰作、伟大、里程碑、天才等等赞誉。苏珊•桑塔格、约翰•班维尔、科尔姆•托宾、斯蒂芬•金等众多作家对波拉尼奥赞赏有加,更有评论认为此书的出版自此将作者带至塞万提斯,斯特恩,梅尔维尔,普鲁斯特,穆齐尔与品钦的同一队列。

目录信息

圣西尼……………………………………3
亨利·西蒙·勒普兰斯…………………… 27
恩里克·马丁……………………………39
一件文学奇事…………………… ……59
通话…………………… ………………75
毛毛虫…………………………………83
安妮·穆尔的生平 ……………………101
“小眼”席尔瓦 ………………………139
戈麦斯帕拉西奥 ……………………159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 173
1978 年的几天………………………205
在法国和比利时闲逛…………………225
牙科医生…………………… ………245
邀舞卡……………………………… 273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独眼 可能有一些人跟我一样,没有看完《荒野侦探》的三分之一,没有读到《2666》的结尾,即使意识到它们都是挺不错的小说,不能读完的原因,只是因为太长了,就像一个人吃烤全羊,总有吃不下决定放弃、以为可以剩下明天后天继续吃的时候,但也像第二天对着冷羊肉,很难再提起...  

评分

这两年,随着《荒野侦探》和《2666》的出版,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的小说大热,但是这两本小说的长篇巨幅形式也让很多人觉得有些吃不消。我不知道有多少读者是真心喜欢这样的作家,有多少人是为了跟风这种文学的潮流,波拉尼奥的小说一度成为了文学爱好者圈子里的接头暗号...  

评分

马雅可夫斯基在《穿裤子的云》中写到“你为什么叫我诗人?我不是诗人。我不过是一个哭泣的孩子。”虽然我是一个不太会读诗的人,但是却一直非常喜欢这首诗作,它纤柔、敏感、细腻又华美,它是一个男人,一个有着诗人灵魂的男人的心灵独白。而以长篇巨著《2666》享誉文坛的拉美作...  

评分

几乎是一个很突然的决定,在看完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突然萌生了重看《地球上最后的夜晚》的想法。 这是Z的书,我也是在他家看的。似乎是由于无聊就随便抽了一本看了起来,然后不可自拔地爱上了波拉尼奥。爱他那些随意的描白,寥寥几笔就给人一种空荡荡的失落感;更爱他文字里...  

评分

南美瘦人波拉尼奥,青春期时患有诵读障碍症,成年后写诗和情歌,组织艺术运动,搞革命,自诩托派分子,四十岁时,为了摆脱贫困的生活,他开始写小说,将前半生的往事与经验汇聚于轻巧灵动的笔锋之下,十年后,因肝功能衰竭去世,他的作品在去世之后才被逐渐发掘:《荒野侦探》...  

用户评价

评分

為甚麼拉美作家的片普遍錘風濃郁。

评分

波拉尼奥的文字不是拉美贯有的显性的炽热,而是平淡无味下的聚变,14个故事拥有共同的指向,即流亡与诗人。波拉尼奥虽然以小说闻名,但是内心却有着深切的诗人灵魂。这本小说集,初读之下,最喜欢1978年的几天、牙科医生、邀舞卡这三篇。

评分

我承认我重读了一遍,我想我可能看见了一种孤独,这种孤独或许可以用一个句子展现:”因为没人关心他,还因为他是个好人。“这部短篇集的有一个或许存在的主题:寻找——找一个籍籍无名的二流作家。在这漫长而徒劳的寻找里,目的地不存在,只有”或者“、”如果“以及间或闪现的”应然“,没有确凿的动机,没有明确的目标达成。和许多能够得到共鸣的著作一样,我想做这样的表述:我找到了我的波拉尼奥。这句话很俗气、大路货,那就这样吧,我和每一个人的孤独似曾相识而且千差万别,我彷徨地真诚,徒劳地度过时间,也许到了一个写回忆录的时间点,我唯一的感叹也将只剩下”我还活着“的庆幸,于是便没有了。

评分

昨天看到王菲那个头条 我想到的竟然是这里面那篇《安妮•穆尔的生平》……

评分

波拉尼奥最好的短篇小说集。(1)流亡(漂泊)-B的自传性-皮诺切特独裁的恐惧-孤独-死亡-人类“走向虚无的苦笑” (2)B -不得志、边缘的诗人和小说家-落魄的知识分子 (3)简洁、新闻报道式的叙事声音 (4) 括号的运用-对话的写法-(离题)支线故事的并置 (5)密史 -神秘感 (“表面无人的大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