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 Ssu-nien

Fu Ssu-nien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王汎森,颱灣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院士,曆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主要研究中國近代思想史、文化史及學術史; 曾獲國立颱灣大學學士、碩士;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師從著名曆史學傢餘英時。

出版者: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作者:Fan-sen Wang
出品人:
頁數:280
译者:
出版時間:2006-11-2
價格:USD 45.00
裝幀:Paperback
isbn號碼:978052103047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王汎森 
  • 傳記 
  • 傅斯年 
  • 學術史 
  • history 
  • intellectual 
  • biography 
  • 海外中國研究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Fu Ssu-nien, a scholar, activist, and social critic, w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intellectual figures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This biography offers the first in-depth examination of his role in intellectual and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 modern China. Wang Fan-sen follows Fu's early career as a student activist, his efforts to establish a "modern" historical discipline in China, and his legacy as a founder of modern academe in China. This book, incorporating unpublished material from Fu's personal archives, fills a major gap in the cultural and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去年端午渡口书店放了一次中研院史语所的纪录片我才第一次知道傅斯年的名字。片子讲成立于1928年的史语所因时代动荡,历九次迁徙,最终于1954年定址台北南港。 1928年国民政府决定筹设全国性最高学术研究机构——国立中央研究院,请当时的大学学院院长蔡元培兼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評分

一、傅斯年与胡适之间的相似之处 傅斯年生于1896年,胡适生于1891年,二者相差不了几岁,二人在学术上有互相影响的关系,在私人关系上其实还可能含有相似身世上的互相认同,这种认同也可能影响到了二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学术经历。 在身世上,二人均是幼年丧父(傅斯年9岁...

評分

評分

一、傅斯年与胡适之间的相似之处 傅斯年生于1896年,胡适生于1891年,二者相差不了几岁,二人在学术上有互相影响的关系,在私人关系上其实还可能含有相似身世上的互相认同,这种认同也可能影响到了二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学术经历。 在身世上,二人均是幼年丧父(傅斯年9岁...

評分

到华盛顿开会要坐上五个小时的飞机,路程既长又无聊,我总是要带点儿东西读读,可是自己专业的读物实在无味,便挑了王汎森的《傅斯年》(Fu Ssu nian:A lif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tics)在路上看,书不离手地一直看到飞机降落在杜勒斯国际机场。掩卷之余,发觉自己对...  

用戶評價

评分

重點讀瞭兩章,和論文相關性不大,但對瞭解近代思想史有幫助;文筆很好

评分

典範的博論!讀畢讓人掩捲長嘆。王氏的英文洗練,筆力精到,對於史料的解讀尤見功力,很有乃師的風範,若使孟真復生,或許也能得到一句“著者知我”。 全書抓住瞭傅斯年“一團矛盾”的特點,早年間中學西學的矛盾,抗戰時國傢主義和五四精神的矛盾,49年時自由與平等的矛盾等等。談傅氏的幾篇論文,對於其中的學術觀點卻相當剋製,同時處處流露齣對傳主精神世界的考索。 從碩論的章太炎到博論的傅斯年,王氏關切的都是近代學術史的關鍵人物。將傅斯年描述為May Forth Youth也意在以一人暗示一代學人的命運。因此,晚年傅斯年與孟子,與傳統的和解,以及承認科學終究不能安放人的全部情感,就額外多瞭幾層意味,也帶上瞭王汎森自己的思考。 另外全書用威氏拼音,需對近代人物熟識,否則翻Glossary就太麻煩瞭。

评分

為作業而瀏覽,找不到中文譯本隻能看這個。除瞭作業需要的選段外都隻是因為興趣而大緻泛讀。先生年輕的時候就很厲害啊,個人感覺確實和毛細管作用裏的文章風格極貼近瞭。

评分

很值得尊敬的史學傢

评分

典範的博論!讀畢讓人掩捲長嘆。王氏的英文洗練,筆力精到,對於史料的解讀尤見功力,很有乃師的風範,若使孟真復生,或許也能得到一句“著者知我”。 全書抓住瞭傅斯年“一團矛盾”的特點,早年間中學西學的矛盾,抗戰時國傢主義和五四精神的矛盾,49年時自由與平等的矛盾等等。談傅氏的幾篇論文,對於其中的學術觀點卻相當剋製,同時處處流露齣對傳主精神世界的考索。 從碩論的章太炎到博論的傅斯年,王氏關切的都是近代學術史的關鍵人物。將傅斯年描述為May Forth Youth也意在以一人暗示一代學人的命運。因此,晚年傅斯年與孟子,與傳統的和解,以及承認科學終究不能安放人的全部情感,就額外多瞭幾層意味,也帶上瞭王汎森自己的思考。 另外全書用威氏拼音,需對近代人物熟識,否則翻Glossary就太麻煩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