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1899-1935),号熊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生于江苏常州,19179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19年加入了李大钊、张嵩年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35年就义于福建长汀中山公园。临就义之时,他独坐八角亭上,自斟自饮,谈笑自若。酒喝到一半,瞿秋白说:“人之公余,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酒喝完,他缓步走出中山公园,手执香烟,神色自若,自己找了块空地面北盘足坐下,回头看了看行刑者说:“此地甚好。”从容就义。瞿秋白的杂文锐利而有才气.俄语水平更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他翻译了许多俄语文学、政治著作,是第一个把《国际歌》翻译成中文的人。瞿秋白与鲁迅有着很深的交往。瞿秋自被捕后鲁迅曾想方设法委托人营救。瞿就义后,鲁迅叹息良久,说过“瞿若不死,译这种书(指《死魂灵》)是极相宜的,即此一端,即是判杀人者为罪大恶极”,并带病编校了瞿的遗著《海上述林》。另著有《赤都心史》、《饿乡纪程》等。
作为著名作家见证过苏俄的革命,作为党的领袖领导过中国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早期阶段的斗争的瞿秋白,在生命尽头写下了本书,却表达了对政治的困惑倦怠,对文人生活的热爱眷恋。书本透露出来的个人际遇感受,与时代洪流,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冲突。其独特的遭际及其折射的社会、历史、文化的渊源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意义。本书的出版为我们研究瞿秋白、进而回顾20世纪知识分子革命者的心路历程,保存了珍贵的原创史料,展现了选编者深刻的洞见和幽邃的视角。
对于这本书,三十岁之前的人读到的是激情,三十岁之后的人读到的是反省。 在格瓦拉成为激情符号的年代,你读格瓦拉,我读瞿秋白。 他有格瓦拉一样坚正的革命操守,又有大知识分子悲悯的人文反思。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素质”,是学徒出身的向忠发、会变戏法的顾顺章永远没...
评分瞿秋白:《多余的话》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10年 瞿秋白的《多余的话》,也许是迄今为止中国的知识分子最真诚最惨痛的忏悔。 以下摘自《多余的话·文人》 “一为文人便无足观”,这是清朝一个汉学家说的。的确,所谓“文人”,正是无所用之的人物。这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家、...
评分《多余的话》中的悲剧,表面上看是人没有选择合适自己的道路,徒费了不多的精神。似乎革命与文艺,仅仅是与性格相关,可以选择亲和的道路。更有人说,伟大的革命家有的也是很好的文艺家。 在《多余的话》絮絮的表述里,我看到真实而细微的“人性”。 “从我的一生,也许可以得...
评分这里是一个与旧世界并没有完全决绝的革命家,他的思想里有老庄,有宋儒,有《大乘起信论》,还有胡适之、梁漱溟的学问,共产主义不过只占了一席之地。他自陈幼时家道尚未败落,前清的士绅门第的教养在他心里埋下了士大夫意识,然而他又说这中国式的士大夫意识里有的是假...
评分身为文人,何为政客?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可惜!可惜! 高中时,读过梁衡的一篇人物散文《觅渡,觅渡,渡何处?》,讲的是瞿秋白和《多余的话》。昨天,无意搜来,竟读完了瞿秋白的遗书《多余的话》,对他也有了些许了解,万千感慨都归于“可惜”二字。 一介没落贵族,白面...
瞿秋白的《多余的话》让人明白了什么叫“身不由己”。一个酷爱文学的人,一个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生活的人,在一个充满战争、非友即敌的时代,被卷入了政治机器中。其结果是何等的惨烈:被国民党当作仇敌而遭枪杀;狱中写下的《多余的话》又被共产党当作叛徒的证据,对他的殉职不但无动于衷,还百般污蔑指责,甚至在文革时掘其坟墓并抛尸。历史的真伪或许难以辨认,但瞿秋白的遗书多少是他人生的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他真实的一面。“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我还留恋什么?这美丽的世界的欣欣向荣的儿童,‘我的’女儿,以及一切幸福的孩子们。我替他们祝福。”因为女儿不是他亲生的,所以打上引号,但又视如己出,这样的好人怎能让人说忘就忘?
评分多余的话,是多余的吗?如果用作者最后的想法来解释,那就是他参与政治的十五年才真正是多余的。
评分看到后来哭的稀里哗啦
评分20160616 毫不关心政治的虚弱文人被推上政治领袖的位置,勉强度过疲乏怠惰的几年,诀别之时,无用的人写一点多余的话,如卸下千斤重担
评分极尽坦白,迷途终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