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与社会之间

在国家与社会之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山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志伟
出品人:
页数:278
译者:
出版时间:1997-12
价格:14.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601346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社会史
  • 社会经济史
  • 刘志伟
  • 历史
  • 明清
  • 经济史
  • 明清史
  • 制度史
  • 国家治理
  • 社会治理
  • 社会结构
  • 公共政策
  • 制度变迁
  • 权力关系
  • 社会运动
  • 公民参与
  • 制度设计
  • 社会转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简介

刘志伟,1955年生于广东省韶关市,1983年中山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现为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中山大学历史系主任,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曾在牛津大学、耶鲁大学等国外以及台湾、香港地区的多所大学做访问学者或客座教授。论著有《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明清广东里甲赋役制度研究》、《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明清华南地区宗族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1983年起一直在中山大学从事明清社会经济史教学与研究。

目录信息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与思路
第二节 明请广东社会经济变迁之概观
第二章 里甲赋役制度与明初社会
第一节 划地为牢 的里甲体制
第二节 里甲体制下的赋役征派
第三节 社会动乱与里甲制的危机
第三章 一条鞭法前的改革
第一节 均徭法与均平法
第二节 赋役折银及其意义
第三节 赋役改革过程的矛盾
第四节 以定额化为中心的改革
第四章 从一条鞭法到摊丁入地
第一节 一条鞭法
第二节 清代前期的里甲差役及改革
第三节 推丁入地
第五章 清代的图甲制
第一节 图甲制的变质
第二节 图甲制中 户 的性质
第三节 总户 、“子户”与赋税征收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提到明代里甲制度与赋役制度,对于明史爱好者来说几乎是耳熟能详,这是明史的基本知识,在一般大学课本中也是常考的重点之重点。但是,明朝是一个既高度整合化又分散化的以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帝制农商社会,在广袤的帝国境内既有南北差异又有东西差异,各个不同的人文...  

评分

一、内容概要 本书以广东为考察对象,详细介绍了从明代到清代前期的户籍制度、赋役制度的实施和演变,试图以此为视角,观察明清时期的官民关系(即本书题目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户籍制度是历来统治者为了控制人民、剥削财物而制定的,为此,统治者也给有户籍的人...  

评分

大约一个月前,花了一个周时间,来读这本书。之所以要花一周时间,有客观与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是其实每天只有一点时间来读这本书,主观方面,这本书写的实在太好,使我不能不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下来,读普通书的扫描式的办法在这书上是不适用的。 读完的笔记记了很厚,所以本来是...

评分

一、内容概要 本书以广东为考察对象,详细介绍了从明代到清代前期的户籍制度、赋役制度的实施和演变,试图以此为视角,观察明清时期的官民关系(即本书题目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户籍制度是历来统治者为了控制人民、剥削财物而制定的,为此,统治者也给有户籍的人...  

评分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用户评价

评分

读起来很痛苦

评分

从明到清的赋役制度变化阐述的非常清楚,但又不光是枯燥的变化,包含很多政策实际上的社会影响,包括百姓会怎样做决策、对后来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 影响。读来不像历史课本枯燥,而是非常生动。

评分

原来社会经济史不只是数字,不只是枯燥。 只有虔诚地拜读过,才有资格站到大师的肩膀之上。 读余英时先生《朱熹的历史世界》,看余先生如何从陈寅恪先生为《中国哲学史》做的序读出宋明理学旁出斜逸的的源起,第一次明白大师是不能介绍而只能拜读的。 这是第二次,看刘老师对梁先生书目的引用,我读到一个学者的平实和虔诚。 大师的书很多人都会读,读懂却是另外一回事。 让我感动的还有后记,我唯一不需要感谢的是我的妻子,因为我们共同分享了所有的成功与失败,痛苦与欢乐。(因为放假在家,手头乏书,所以没敢打上引号。

评分

该书将明清时期广东赋役制度的变革与户籍体系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揭示了明清以来社会经济的转变。明初田赋的征收与差役的佥派都通过里甲制度进行,以户为征派对象。户既是人丁事产的集合体,也是课税客体,更是一种计税单位。明中期以后均徭法、均平法及一条鞭法改革后,丁开始与人口脱钩,成为一种计税单位,按田亩数或田赋税额折算丁额,征收摊进来的役银,其性质与地银已没有太多区别。以丁地为课税对象的转变使得户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里甲制的户中,以人为主,以土地财产为辅,而清代图甲制的户具有决定意义的则是土地和税额,户中的人只是拥有和支配户的主体,不再是构成户的主体。于是一户的名下成员的数量和组成已经没有原来的意义,完全由计税单位变成税额登记单位。同时明中叶以后宗族组织的普及化及其职能的强化也是户演变的基本社会原因

评分

很仔细地读完了前三章,然后写完作业之后就没有动力继续读完了……刘老师我对不起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