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视的眼神》从一个有限的侧面反映了九十年代以降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和认真探索。如今许多人在一种怀旧的气氛中回忆八十年代,也常常有人将八十年代与九十年代加以对比,说明那个时代的理想主义和思想热忱。然而,我们的“小小十年”真的那样贫乏吗?这是剧烈转变的时代,这是一个常常让人感到困惑的时代,但这也是许多中国知识分子真诚地投入思想探索和社会实践的时代。相较于八十年代对于西方的崇敬,这个时代的思考中渗透了新的文化自觉;相较于许多后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颓败,中国的知识分子力图重整思想的旗帜,建立批判的阵地;相较于过去时代的声调相对单纯的讨论,这个时代的思想空间容纳了更为丰富和多样的声音。这套小小的精选集是一个深刻改变我们社会的大转变时代的见证,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在这个时代中勤奋探索的侧影。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小小十年”埋藏着未来的种子。
爸爸带回的的一本《读书》是1993年第7期的,现在放在家里的书架上,落了灰尘。《读书》伴我读过了6年的大学时光,当时觉得世界很大,很广阔,迫不及待要去探索、发现;工作以后发现原来世界很小,是自己局限了自己的眼界,还是碎屑的生活消磨了意志,好久没有翻阅《读书》,买...
评分 评分爸爸带回的的一本《读书》是1993年第7期的,现在放在家里的书架上,落了灰尘。《读书》伴我读过了6年的大学时光,当时觉得世界很大,很广阔,迫不及待要去探索、发现;工作以后发现原来世界很小,是自己局限了自己的眼界,还是碎屑的生活消磨了意志,好久没有翻阅《读书》,买...
评分 评分逼视的眼神,看到艺术的最深处,
评分《读书》杂志的文艺评论,较好的几篇是:自诩坏女孩,能否走四方?塑造婚姻、寂寞英雄路、十年-中国新音乐快照 。
评分《读书》杂志的文艺评论,较好的几篇是:自诩坏女孩,能否走四方?塑造婚姻、寂寞英雄路、十年-中国新音乐快照 。
评分2007年12月23日购于北京冬季书市,五折。
评分好的艺术作品,必然是基于社会、历史和人性的作品,因此好的艺术评论,也绝不应该仅仅是就艺术而论艺术,而是要深入阐述作品的社会、政治和美学意义和价值,这也就是《读书》杂志的这本艺术评论集如此让我爱不释手的原因之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