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中篇小说。初写于1974年,定稿于1979年。北岛唯一发表的小说。小说讲述文革中一对青年的爱情和几个人物的故事。无论是爱情本身的凄婉与苦涩,还是非脸谱化的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复杂性,抑或是叙事角度的快速切换、大量使用人物对话等等,都显现出这篇小说远超出时代的早熟与“现代”。著名批评家李陀的长序,对小说的把握高屋建瓴,鞭辟入里,是近年非常难得的文学批评佳作。
北岛,原名赵振开,1949年生于北京。做过建筑工人、编辑、自由撰稿人。1978年在北京创办文学杂志《今天》,担任主编至今。自1987年起在欧洲和北美居住并任教。获得多种国际文学奖项及荣誉。作品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现与家人定居香港。
把初稿完成于1974年的《波动》称为当代先锋小说的滥觞,似乎并不为过。那是少年北岛才华最耀眼的时刻。1966,他十六岁的青春被文革中断,却也因此加入了历史癫狂中觉醒者的行列。在卷入上山下乡运动前,他毕业于北京四中,精英的朋友圈使他有机会参加北京的地下文化沙龙,成为...
评分把初稿完成于1974年的《波动》称为当代先锋小说的滥觞,似乎并不为过。那是少年北岛才华最耀眼的时刻。1966,他十六岁的青春被文革中断,却也因此加入了历史癫狂中觉醒者的行列。在卷入上山下乡运动前,他毕业于北京四中,精英的朋友圈使他有机会参加北京的地下文化沙龙,成为...
评分把初稿完成于1974年的《波动》称为当代先锋小说的滥觞,似乎并不为过。那是少年北岛才华最耀眼的时刻。1966,他十六岁的青春被文革中断,却也因此加入了历史癫狂中觉醒者的行列。在卷入上山下乡运动前,他毕业于北京四中,精英的朋友圈使他有机会参加北京的地下文化沙龙,成为...
评分 评分如同一首诗。 语多新奇,优美浪漫、含蓄深刻,描景状物生动细致、层次丰富。但也偶有隐晦、跳跃之处,让人不能一眼领会,因此读来不够酣畅。 另外,由李陀所写前言可知:叙事速度的经营是本篇小说的一大特色,1.强调对话功能,把对话要素作为主要的叙事手段。2.叙事视角的转换...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为世界添一点儿光辉,另一种人是在上面抓几道伤痕
评分一般而言,重读一本书会比初读一本书感觉更顺畅,但我时隔六年半重读《波动》的感觉却恰恰相反。磕磕绊绊读完,仿佛书里书外的鸿沟更深了。结尾那篇《断章》倒是承载了另一重意义。青春真美!
评分就小说本身来说写的很粗糙,但那种共鸣对我意义非凡
评分遗憾的是,人有足够的惰性苟延残喘,而通常把它叫作生命力。
评分李陀先生在序言中虽然称北岛先生此书是少年(25岁)时游戏之作,未免粗糙,却也颇有时代特征。此特征又颇具历史意味。可我依然喜爱北岛先生的文字,充满了先锋气息和诗人独有的韵味,即便是今天,亦没有哪位作家能写出这等美妙的文字。比之于现在25岁的网络作家,简直不是一个档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