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中篇小說。初寫於1974年,定稿於1979年。北島唯一發錶的小說。小說講述文革中一對青年的愛情和幾個人物的故事。無論是愛情本身的淒婉與苦澀,還是非臉譜化的人物性格與命運的復雜性,抑或是敘事角度的快速切換、大量使用人物對話等等,都顯現齣這篇小說遠超齣時代的早熟與“現代”。著名批評傢李陀的長序,對小說的把握高屋建瓴,鞭闢入裏,是近年非常難得的文學批評佳作。
北島,原名趙振開,1949年生於北京。做過建築工人、編輯、自由撰稿人。1978年在北京創辦文學雜誌《今天》,擔任主編至今。自1987年起在歐洲和北美居住並任教。獲得多種國際文學奬項及榮譽。作品被譯成三十多種文字。現與傢人定居香港。
把初稿完成于1974年的《波动》称为当代先锋小说的滥觞,似乎并不为过。那是少年北岛才华最耀眼的时刻。1966,他十六岁的青春被文革中断,却也因此加入了历史癫狂中觉醒者的行列。在卷入上山下乡运动前,他毕业于北京四中,精英的朋友圈使他有机会参加北京的地下文化沙龙,成为...
評分 評分李陀先生在序言中雖然稱北島先生此書是少年(25歲)時遊戲之作,未免粗糙,卻也頗有時代特徵。此特徵又頗具曆史意味。可我依然喜愛北島先生的文字,充滿瞭先鋒氣息和詩人獨有的韻味,即便是今天,亦沒有哪位作傢能寫齣這等美妙的文字。比之於現在25歲的網絡作傢,簡直不是一個檔次。
评分李陀先生在序言中雖然稱北島先生此書是少年(25歲)時遊戲之作,未免粗糙,卻也頗有時代特徵。此特徵又頗具曆史意味。可我依然喜愛北島先生的文字,充滿瞭先鋒氣息和詩人獨有的韻味,即便是今天,亦沒有哪位作傢能寫齣這等美妙的文字。比之於現在25歲的網絡作傢,簡直不是一個檔次。
评分李陀先生在序言中雖然稱北島先生此書是少年(25歲)時遊戲之作,未免粗糙,卻也頗有時代特徵。此特徵又頗具曆史意味。可我依然喜愛北島先生的文字,充滿瞭先鋒氣息和詩人獨有的韻味,即便是今天,亦沒有哪位作傢能寫齣這等美妙的文字。比之於現在25歲的網絡作傢,簡直不是一個檔次。
评分抽屜文學。潛在寫作中最成功的小說。第一人稱多視角。據說與福剋納在我彌留之際很像。有什麼值得相信?祖國。陳詞濫調。這個祖國不是我的!我沒有祖國。夢遊人謠。意義?為什麼非得有意義?哼,偉大的二十世紀,瘋狂、混亂、毫無理性的世紀,沒有信仰的世紀。紅衛兵抄蕭淩傢的那段好真實。和市委書記前後死於非命的,還有本市幾百名教師和乾部。真奇怪,除瞭咱們,怎麼還有這麼多人能忍受這種電影,一直放到結束?就像忍受生活一樣,沒什麼難的。是國傢機器齣瞭毛病。良心?無産階級談的都是黨性!蕭淩、楊訊的知青愛情悲劇。好痞子白華、老乾部林東平私生子就是楊。
评分傷痕文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