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化中,《金刚经》是影响非常大的一部佛经。千余年来,不晓得有多少人研究《金刚经》,念诵《金刚经》,因《金刚经》而得到感应,因《金刚经》而悟道成道。
《金刚经》在学术的分类上,归入般若部,昕以叫做《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什么叫般若呢?大致上说,大智慧就叫做般若。
所谓般若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够了解道、悟道、修证、了脱生死、超凡人圣的这个智慧。这不是普通的聪明,这是属于道体上根本的智慧。所谓根本的智慧,就是超越一般聪明与普通的智慧,而了解到形而上生命的本源、本性。这不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两方面整个投入求证到的智慧。
于意云何,知道现在我也搞不懂 经常来这么一句话:所谓A者,即非A,是名A。 比如第十分中就有,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这个原理在很多书中出现,比如心理自控术一书中就有,生命的重建也表达这层意思,人们真正做的往往是潜意识中的思想引导,自己并不知道,往往自...
评分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如梦,用现代哲学观点来看,这是一种自我感知,核心是以自我为中心,如同是非真假一般。但恰恰,此乃佛教的基本旨义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旨义,我想,这大概是佛教希望从根本上打消人们的欲望吧! 2、无相无往:无相的前提是有相,因为有相,所以...
评分A:你爱我吗? B:爱!当然。 A:「你」是谁? B:(!) A:「我」是谁? B:(!) A:你还爱我吗? B:我觉得我们需要好好谈谈。 A:何来「我们」 ,一百年后「我们」又算什么? B:(……) A:再答,你爱我吗? B:爱……吧? A:认识你自己,并肯定你自己。你爱我吗? B...
评分金刚经偶得(一) 微妙般若慧, 从来无所说。 缘起性空智, 性空缘起悲。 金刚经偶得(二) 无明因缘转, 六道众生迷; 彻证菩提心, 普度世间觉。 离有谓离无,...
评分一开始吸引我的是书的装帧。 肃穆,直接。 翻了一番,吸引我的是,注释、白话、解说,非常清晰,尤其是解说,居然很有些自然科学的功底。 于是晚上看了。 佛与几个徒弟的对话形式,蛮好的。 佛很耐心 话也蛮多 有几个方面要补课 1,很多与数字有关的东西,比如什么是六根,六境...
每句话都这么严谨啊,几乎每提一个概念就要重复一次『佛说A,即非A,是名A』。伟哉! #口含天宪
评分老王上课本来要讲这本,后来又食言不讲了。读完这本印象本深,有机会抄一次,再注一次。谈谈我对佛家的大致印象:佛架以为有实为有,以有为合,以合为聚,聚则有散,有散则有变,变则无常,无常则不常有,不常有则无常实,无常实则常实为无,常实为无则不必有心而执于常实,不执于常实则心向常实之苦亦消除。然佛家以无常实而得出破此即得可忍受之人生的道理已然是一种消极性的快乐。那么试问,执于无常实则必苦呢?我等本于合相之中,人纵有灭,生必为因缘之合。破相,破破相,皆为此合相之人所破也;死,则无所谓破。知己已破,是合相破合相也。何破之有?生死于事实变化之中观之,如蛹化蝶,自无悲喜可言。然于价值之中观之,情之所系而爱之所绊,纵有离别之苦,岂无欢喜之乐?噫!变亦苦,变亦乐。
评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评分老王上课本来要讲这本,后来又食言不讲了。读完这本印象本深,有机会抄一次,再注一次。谈谈我对佛家的大致印象:佛架以为有实为有,以有为合,以合为聚,聚则有散,有散则有变,变则无常,无常则不常有,不常有则无常实,无常实则常实为无,常实为无则不必有心而执于常实,不执于常实则心向常实之苦亦消除。然佛家以无常实而得出破此即得可忍受之人生的道理已然是一种消极性的快乐。那么试问,执于无常实则必苦呢?我等本于合相之中,人纵有灭,生必为因缘之合。破相,破破相,皆为此合相之人所破也;死,则无所谓破。知己已破,是合相破合相也。何破之有?生死于事实变化之中观之,如蛹化蝶,自无悲喜可言。然于价值之中观之,情之所系而爱之所绊,纵有离别之苦,岂无欢喜之乐?噫!变亦苦,变亦乐。
评分简单易懂,我不喜欢一些所谓佛教徒,我不相信佛学就是他们所说的。所以,我要直接去看核心的东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