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的誕生

悲劇的誕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為19世紀末德國偉大哲學家。其提出「上帝已死」的理論,曾帶給20世紀的大思想家、文學家甚至藝術家極大的衝擊。尼采的隱喻式寫作風格,更影響了無數法國思想家,20世紀的文學家,甚至將他比擬為天神,為後現代主義的思想源頭,如傅柯等人,在創作上,皆明白宣稱深受尼采的影響。1888年4月,因病纏身,在他即將邁入瘋狂的一年,他創造了《偶像的黃昏》、《尼采對華格納》、《戴奧尼索思之歌》、《華格納事件》等數部作品。1889年,由於神智不清,創作生涯從此劃上句點。1900年逝世,享年56歲。

出版者:左岸文化
作者:弗德里希.威廉.尼采 (Friedrich Whilhelm Nietzsche, 1844-1900)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周國平
出版时间:2005 年 11 月 30 日
价格:160.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986717418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尼采 
  • 哲學 
  • 哲学 
  • 外国文学 
  • 周國平 
  • 周国平 
  • Z周国平 
  • Nietzsche,Friedrich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如果要舉出一本書,一方面可以靜態地代表尼釆思想的基本關懷,一方面又可以動態地貫穿尼釆各階段的思想發展,我們相信,這本書只能是《悲劇的誕生》。 《悲劇的誕生》是尼釆第一本正式出版的哲學著作。他在此書中旗幟鮮明地自述立場,並對傳統哲學正式表達攻擊與不滿。此後,他便以《悲劇的誕生》一書中所呈現的兩條思想脈絡--悲劇的藝術與悲劇的哲學--為基礎,進一步開拓出各種與生命態度息息相關的哲學議題。 誠如尼釆自己所說,他在面臨不同階段時,都會再一次回到《悲劇的誕生》中,重新反省審視自己所提的觀點與問題。在此意義下,悲劇的誕生》不僅是一本獨立的著作,也是一本伴隨尼釆思想一同發展、變化、調整的,永遠尚待完成的書。因此,我們希望以《悲劇的誕生》為主脈絡,把之前的蘊釀階段,與之後尼釆的各階段思想,聯繫成一體,呈現出以《悲劇的誕生》為主軸的尼釆思想之開展。這雖然不能代表尼釆思想的全貌,但卻是一種有意義且值得嘗試的尼釆理解方式。 本書的選目,把尼釆一生中與《悲劇的誕生》一書思路相關的大部份文獻都集合在一起,以《悲劇的誕生》為中心,向上溯及《酒神世界觀》、《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向下則展開巴塞爾大學的就職演講、《作為教育家的叔本華》、《瓦格納在拜洛伊特》,乃至節錄其後各時期的相關著作文獻,如《善惡的彼岸》、《權力意志》等,最終止於《看!那個人》中,論《悲劇的誕生》的部份。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尼采其实对于音乐,艺术,喜剧,悲剧,存在,灵感,并没有想得很清晰——我想是因为他不是以一个科学家的方式去考虑这些问题的,而是在一个打了鸡血的艺术家附体的时候写出来的。 他只是很激动。 他会说:在今日的世界,酒神精神方在逐渐苏醒,我们心中将恢复热烈的希望……从...

评分

读书时我就疯狂着迷尼采的思想和作品,老师只是在课上无意推荐过一次,让我们阅读不同译本,对比不同的思想背景和翻译风格,领悟译者所传导的不同思想和意境。那时候,我经常泡在图书馆里,一整天不出来,图书馆能找到的和尼采相关的书籍,一本都不放过,那时的满足和兴...  

评分

时隔半年重读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不同于当初刚接触哲学时的一片茫然,在对尼采有着一定的阅读后再读尼采的处女作,感受到的与之前相比多了许多。虽然尼采在后期将《悲剧的诞生》视为极不成熟之作,但其讨论终生的母题已在此出现—克服虚无。 在西方,自现代性出现伊始,人本...  

评分

一、赫拉克利特:人间智者 人居世间如扁舟行于沧海,时刻面临着孤独与虚无的恐惧,然而恰恰是为了克服这样的恐惧,“伟大者必须永恒”却成了人类发自肺腑的执着呼唤。似乎,惟有借自己的成就与名声方可超越时间与死亡,永远被后代铭记,惟有伟大者的永恒能够使生存显得可以理...  

评分

尼采其实对于音乐,艺术,喜剧,悲剧,存在,灵感,并没有想得很清晰——我想是因为他不是以一个科学家的方式去考虑这些问题的,而是在一个打了鸡血的艺术家附体的时候写出来的。 他只是很激动。 他会说:在今日的世界,酒神精神方在逐渐苏醒,我们心中将恢复热烈的希望……从...

用户评价

评分

絕對好書!

评分

絕對好書!

评分

絕對好書!

评分

梦和醉。

评分

梦和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