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年10月15日生于古巴,1985年9月19日在滨海别墅猝然离世,而与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父母都是热带植物学家,“我的家庭中只有科学研究是受尊重的。我是败类,是家里唯一从事文学的人。少年时光里写满书本、漫画、电影。他梦想成为戏剧家高中毕业后却进八大学农艺系,随后从文学院毕业。1947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通向蜘蛛巢的小径》,从此致力于开发小说叙述艺术的无限可能。曾隐居巴黎15年,与列维一施特劳斯、罗兰巴特、格诺等人交往密切。1985年夏天准备哈佛讲学时患病。主刀医生表示自己未曾见过任何大脑构造像卡尔维诺的那般复杂精致。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由框架故事和嵌入小说两部分组成。框架故事以男性读者“你”作主角,“你”是整本书的“隐设读者”,也是实际在进行阅读的读者。话说,你兴致勃勃地买来卡尔维诺的新小说《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正看到入迷之处,没想却因书页装订错误而被迫中断阅读。你迫不及待地去寻找下文,不料拿回来却是另一部小说,读到高潮迭起之际,书又戛然而止……如此这般的阴错阳差一再发生,你锲而不舍地追索其下文,一部接一部地找来读,前后总共阅读了十部互异其趣的小说之开头,这些“嵌入的小说”的标题正好串成一个句子:(1)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2)在马尔泊克镇外,(3)从陡坡斜倚下来,(4)不怕风吹或晕眩,(5)在逐渐累聚的阴影中往下望,(6)在一片缠绕交错的线路网中,(7)在一片穿织交错的线路网中,(8)月光映照的银杏叶地毯,(9)环绕一空墓,(10)什么故事在那头等待结束?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有时隐约,有时直接地把阅读(及写作)和性爱等同齐观,混为一谈。不少章节的前文和各篇嵌入小说皆涉及情欲挑逗,描写露骨,香艳刺激,不亚于坊间所见的煽色腥小说;同时又隐含深刻寓意,可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加以诠释。光从这一点,就可以约略看出,这是一本后现代作品:兼容并蓄严肃和通俗文学的特色于一炉,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正好人人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华中吃饭大学 陈芝 你在高中的时候,大略读过些西方小说,乃至最后都读厌了,大学前两年看都不想再看一眼。你当时头一次被震撼是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你读完以后...
评分这里 有你想看但首先要看过别的书后才能看的书; 有价格昂贵必须等到书价打对折时, 或者必须等到出平装袖珍本时你才买的书; 有你可以向人借到的书; 有大家都读过因此你也似乎读过的书。 有 你早已计划要看的书; 你多年来求之不得的书; 与你现在的工作有关的书;...
评分翻阅完了《美国讲稿》的最后一页,心情颇激动,用了3年才在断断续续中啃完四辑卡尔维诺文集(《意大利童话》还没买)。期间从卡氏波及到了博尔赫斯和王小波,再由博尔赫斯延伸到了另外一个迷宫,阅读的过程中顺手拾掇新的标签:福楼拜、乔伊斯、《神曲》、马拉美、存在主义…...
评分“你即将开始阅读伊塔洛·卡尔维诺的新小说《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了。请你先放松一下,然后再集中注意力。把一切无关的想法都从你的头脑中驱逐出去,让周围的一切变成看不见听不着的东西,不再干扰你。” 当我阅读这一段文字的时候,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小说已经正式开场,也...
评分当毒药在准备时,苏格拉底正在用长笛练习一首曲子。 “这有什么用呢?”有人问他。 “至少我死前可以学习这首曲子。” 在《为什么读经典》的序言结束前,卡尔维诺引用了这个故事。如今似乎不是读经典的时代了,经典于是在书架上也透着文物似的霉味儿,久而久之人的心里也会透着...
如果人生也这般只充满那些撩人心弦和无限可能的开始...
评分2013.5.5真的。。。好难读。。_(:з」∠)_
评分写个开头就弃坑是所有作者的梦想啊(并不是! / 意大利人真是个天才w
评分读《如》时,时常会联想到《神圣车行》,二者在其各自领域都是具有“元”属性的存在。《如》通过不断打断故事,突兀衔接起另一个故事,在故事间纵深探讨,书籍与读者与作者与译者任一两者间的的多重关系,但在整体来看又不失为是一个完整起承转合的情节。
评分这是一段阅读的旅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