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库切,南非当代著名小说家,自1974年起,出版了《昏暗的国度》、《来自国家的心脏》、《等待野蛮人》、《迈克尔•K.的生平与时代》、《敌人》、《铁的时代》等多部小说,两度获得英国布克奖,200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当代南非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瑞典学院前常务秘书贺拉斯•恩达尔作序推荐
独家收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受奖词
本书《耻》为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的重要作品,反映了南非的社会矛盾和往日的种族冲突,触及了当代对浪漫激情与伦理道德的态度。“在人类反对野蛮愚昧的历史中,他通过写作表达了对脆弱个人斗争经验的坚定支持。”库切200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本书为南非文学大师库切的重要作品。52岁的南非白人教授戴维•卢里因与一位女学生的艳遇而被逐出学界。他躲避在25岁的女儿露西的农场里,却无法与女儿沟通,还得与从前不屑一顾的人打交道,干从前不愿干的活。不久,农场遭黑人抢劫,女儿被强奸……
我喜欢把我的写作意图隐藏起来,而要创造一种情景,让受众自己去深思、去做道德思考或自己下结论。
——库切
库切小说的特色,包括精致的结构、意义深长的对话,以及精彩绝伦的分析。同时他又是个追根究底的怀疑者,对西方文明罔顾人性的合理化企图以及粉饰太平的道德观,提出无情的抨击。他基于知性,力求诚实,破坏了一切抚平伤痕的可能,并杜绝任何卖弄忏悔与认罪的廉价戏剧。
——瑞典学院
道德也不是从来就有理的,它也不象法律那样具有强制性。但人一旦有意无意在接受了某种道德规范,就会具有了某种羞耻之心,哪一天如果做出了有违道德规范的事,就会有羞耻感。我想人类当初建立道德,就是为了让一些会做出出格事的人感到不好意思,这对人类的整体自然是有好处的...
评分 评分叙述了南非首都开普敦的一个白人文学教授因为桃色丑闻而离开学校,到了乡村同他的女儿一起生活的故事。整个小说反映了作为一个受西方教育,拥有全套西方价值观容辱观的知识分子,在当时的南非,那样一个意识形态不稳定,社会动荡不安的地方经受的痛苦。但是,主人公感受到的耻...
评分遭遇了道德之耻的大学教授卢里,拒绝认错而丢失工作,不得不在乡村从事低贱而耻辱的工作,然而,虽然在思想上经历了反复,但其最终仍然将自己的道德之耻与拜伦相比,以情欲为自己辩护,并没有真正的自省。然而,他的女儿露茜却遭遇了强暴之耻,在他力主严惩罪犯时,露茜却选择...
评分一、 〈耻〉读了。居然是一部典型的传统现实主义之作。本来听说库切小说文本很新。但耻不管怎么说是比较现实主义的。〈耻〉艺术上是非常通畅的,语言精炼、冷峻、也有力度。故事也很清爽,一点没有拖泥带水。应该说是很好读的。从这部作品看我总觉得库切有一种欧洲传统现实...
#三大奖里我个人最喜欢布克奖,得奖小说必须很好看,创造技巧有更新,也延续英国小说传统。是“我知道是好小说”的那种小说。龚古尔奖跳跃得很,像葡萄酒一样各年品质差很大。诺贝尔奖是终身成就奖,偏政治,偏小众,瑞典人做持平之论,偶尔走眼。如果又得布克奖,又得Noble,那确是品质保证。作家朋友推荐,说这是她迄今唯一读到有”大师感“的书。
评分本来以为非洲作家会比较接近南美洲那种“热”的笔触,库切倒是令人意外的冷峻和一丝“细思恐极”的惊心
评分我相信,库切依然是从“欧洲——白人——男性”这样的立场去书写的。另外,男女主角身上都透露出一种“遗民”色彩,不过新的一代自发直面沟通与融合,尽管显得勉强,依然值得肯定。然而,从“强暴”这种隐喻结构中不仅可以看出库切的立场,还可以体会到当代文学批评如何参与当代文学图景的建设,当然,由于“当代”这一概念的悖论的存在,这一点是喜是忧只能交给历史评判。结尾很有力。
评分不受规范制约的卢里教授,却更无法接受女儿露茜农场上更为蛮荒的一切。受困于自己灰色的、无稽的绝望,借着诗人拜伦的名义,卢里说:“从诗人的诗行中我学会了爱,可是我发现,生活完全是另一个模样”。
评分库切在本书中探讨的越界行为可以用德勒兹的解域与再建域进行阐释,后殖民地的权利异化与父女之间的误解,形成了一种对照关系,耻不仅仅是情欲上的堕落,更是侵略与反侵略在几代人间相互撕扯的那块遮羞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