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几录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田晓菲 陶渊明 文化研究 海外汉学 尘几录 海外中国研究 手抄本 古典文学
发表于2025-04-15
尘几录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藏书阁打卡】 手抄本文化中的陶渊明,不稳定的文本与参与删改的读者,异文与原文难辨,“得”的传统和历时意识形态的变化与想象,断裂而从虚幻被建构为真实的集体记忆,西方后现代思潮解构原本与作者的神话,重新在“异文”中发现一个焦虑的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安得返自然?” Ps:有人论证《五柳先生传》文末赞曰不合自传,其实是扬雄:《汉书·扬雄传》中“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等文字,均出自于扬雄自序。由此,还产生了反复“改写”这样一个复杂的现象:《汉书》作者将扬雄自己的自传性文章改写进了他的本传,陶渊明又根据《汉书·扬雄传》的部分内容,写进了《五柳先生传》,而沈约等人又将《五柳先生传》这样与“自传”无关的作品之内容改写进了《陶渊明传》。(再论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非“自传”)
评分这本书写得拧巴,题目是宇文所安所爱,全文纯然是宇文所安的研究口气,我不知道田晓菲花了多大的力气来摆脱自己从小所受的传统中国古典文学教育,来达到海外汉学家的研究思路——当然,这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评分久闻其人大名一直没读其书,今天读了觉得很好啊,哪有传闻那么不堪
评分久闻其人大名一直没读其书,今天读了觉得很好啊,哪有传闻那么不堪
评分随便翻翻,没有认真读,觉得有些隔。
田晓菲,1971年生人,6岁习古诗,古今中外,阅读颇丰。1985年经过北京大学英语系、心理学系、中文系老师面试,特招进入北大英语系。而当时年仅14岁的她,以与生俱来的才情和聪颖,已出版两本诗集,名动天下,真正是少年成名。时隔多年,再次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田晓菲已是执教于哈佛大学东亚系的年轻学者田晓菲了,不时有佳作问世,显示了她深厚的知识积淀。让人惊讶于她的才情之余,更惊叹于她学者的严谨与智慧,以及她勤奋踏实地走过的每一步。从北大毕业后,田晓菲远赴大洋彼岸求学,于1998年获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柯盖特大学,康奈尔大学教书,现在哈佛大学任教。
:《尘几录》一书旨在向我们展示,读者不仅体验作者,而且,更通过重新塑造文本以使文本符合自己的解读来“生产”或“创造”作者。《尘几录》以东晋时代的诗人陶渊明作为切入点,检视了文本传播的机制与历史。作者以欧洲手抄本文化研究作为参照系,展现了中国中古时期文本的流动性,以及中国手抄本时代的文本如何因为后代的需要而被重新建构和变形。
课程作业: 经过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的论证,“渊明在六代三唐,正以知希为贵”“渊明文名,至宋而极”,这一精到论点已经成为学者共识。在南朝时期,隐士已经相当普遍,陶渊明也仅仅是作为普通的隐逸文人受到关注。萧统编《文选》,只收入他的几首诗和《归去来兮辞》;钟嵘...
评分课程作业: 经过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的论证,“渊明在六代三唐,正以知希为贵”“渊明文名,至宋而极”,这一精到论点已经成为学者共识。在南朝时期,隐士已经相当普遍,陶渊明也仅仅是作为普通的隐逸文人受到关注。萧统编《文选》,只收入他的几首诗和《归去来兮辞》;钟嵘...
评分看完了《尘几录》,感觉有几点挺有启发的。 ①在作者与作品的关系上,读者不仅亲自对作品进行塑造,并用自己参与创造的文本“证明”他们的诠释。 ②应该把陶渊明放在他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文学语境中进行探讨。陶渊明诗是根植于文学和文化传统的,要熟悉老庄,《诗经》《论语》《...
评分这几日有空读了田晓菲老师的Tao Yuanming & Manuscript Culture: The Record of a Dusty Table (中文好像会翻成《尘几录——陶诗论稿》)。田老师在此著作中刻画了一个鲜为人知的陶潜:北宋以降,受东坡影响,大部分文人都将渊明看作一脱俗的隐士,并顺其意来解其诗。作者则指出...
尘几录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