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译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Lev Tolstoy,1828-1910年),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风格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许海燕,男,1948年生,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教学和研究方向为欧美文学、中西比较文学、中西文化交流史。有《中西文化交流史》、《莎士比亚》等专著,译著有《人生论》(托尔斯泰著)等。
《伊凡•伊里奇之死》是托尔斯泰晚年(1886)一部重要的代表作。作品一经发表就引起强烈反响,法国作家莫泊桑深深为之折服,曾经感叹说:“我看到,我的全部创作活动都算不上什么,我的整整十卷作品分文不值。”
过于偏激,有失偏颇 “只有真切地想象到你正处在死亡的前夜,你就肯定不会狡诈,不会欺骗,不会撒谎,不会指责、谩骂、仇视他人,不会抢夺他人的东西。在死亡的前夜所能做的只不过是最简单的善事:帮助和安慰别人,对别人待之以爱。而这些事永远都是最需要而最快乐的事”。 “...
评分当然,一种无与伦比的震撼,这是大师的力量与笔触。俄罗斯作家仿佛有一种特殊的才能与笔触,总能以一种平常而奇绝的方式深入到内心,深入到永恒与深邃的主题。 如果说在普希金和果戈理那里,这种还是以外部或者说西欧的方式来演绎。那么到黄金一代的两位大师,则是彻彻底底地走...
评分在死亡中寻求解脱与救赎的人 赵松 1 要是老托尔斯泰还活着,估计也会赞成把《伊凡-伊里奇之死》、《克莱采奏鸣曲》和《魔鬼》结集的。因为在这三个晚期小说代表作里,探讨的都是他终生为之困扰不已并不断反思的婚姻、爱、欲望,还有死亡的问题。 说实话,它们令人窒息。晚年的...
评分当然,一种无与伦比的震撼,这是大师的力量与笔触。俄罗斯作家仿佛有一种特殊的才能与笔触,总能以一种平常而奇绝的方式深入到内心,深入到永恒与深邃的主题。 如果说在普希金和果戈理那里,这种还是以外部或者说西欧的方式来演绎。那么到黄金一代的两位大师,则是彻彻底底地走...
评分生命意义的思考,迟早的危机。
评分新年第一天,照例抽出这本书来读。这是我为自己创建的传统, 无论世事如何,都要努力过一种富含庄严仪式的生活。 说实话,每天顶着 “油腻中年“的帽子,“拿着保温瓶过佛系生活”,你丧得还不够吗?不如读读普通公务员伊凡的故事。我保证你会觉得他的故事有意思、能为你想象自己的人生提供帮助。
评分已购。2016年的第一本书,今天在回国的飞机上读的。读了前半,实在无聊,于是昏睡。醒过来以后,妻子说她已经看完了,我又接着读后半。后半开始浓墨重彩地描绘伊凡·伊里奇的心态变化,感觉前半的无聊就是在搭个戏台,后半就是飙戏了~~心理过程太精彩,但是最后伊凡近似获得”救赎“的结局,颇有托尔斯泰的人文理想色彩~~
评分据说莫泊桑在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说:“我看到,我的全部创作活动都算不上什么,我的整整十卷作品分文不值。”我读完的时候倒没觉得那么震撼,可能是因为他那个年代这种类型的作品比较少吧,现在各类文学或影视作品中对类似的死亡的描述非常多,看得多了就产生免疫力了,所以我读完这篇之后有点小失望,觉得盛名之下其实不符。
评分我经历了一次心理死亡的过程,一直困顿于那种无法描绘的感觉,那种无人了解的孤独和所有感官及情绪丧失时候与世界的距离。直到看到这本书,托尔斯泰笔下的伊凡伊里奇,除了奔赴死亡的躯体所受的痛楚以外,心灵死亡的过程就像我经历的一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