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 1903-1950),英国作家。本名埃里克•亚瑟•布莱尔(Eric Arthur Blair),生于印度,父亲为殖民地官员。14岁考入伊顿公学,获取奖学金。1921从伊顿公学毕业后考取公职,到缅甸作了一名帝国警察,在那里,被奴役的殖民地人民的悲惨生活刺激了奥威尔的良知。他1927年辞职,后来写下与此段经历有关的《绞刑》(A Hanging, 1931),《缅甸岁月》(Burmese Days, 1934)和《猎象记》(Shooting an Elephant, 1936)这些纪实性作品。
本书是一部政治讽刺小说。书中描述的是对极权主义恶性发展的预言——人性遭到扼杀,自由遭到剥夺,思想受到钳制,生活极度贫乏、单调。特别可怕的是:人性已堕落到不分是非善恶的程度。
一段写于五十年前的绝妙政治寓言让人不寒而栗:如果有一天这一切再重现……从未在任何极权国家生活过的英国人奥威尔,何以有如此天才般的预见和洞察?其实就象丁春秋的逍遥派、东方不败的日月神教,作家们不过是透视了人性中最原始而丑陋的东西。
书中2+2=5的概念不知道作者是否是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中借来用的。在后者那里,这个等式表达的是超越惯性,超越机械论的死亡世界。但在本书中,当一切惯性都可以由权力来随意超越,权力即上帝,这个上帝实实在在的统治了世界。 同一个等式,在两个作者笔下的...
评分从4星改为5星。 人的存在,首先是一个生命存在——和所有其他的生命的一样,不过就是堆积的基因更多一点,更复杂一点,功能更多一点而已。当然,这一点突出之处,可以说是惊人的,特别是当这种生命煞有介事地谈到“存在”的哲学的时候。 然而这丝毫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即人...
评分书中2+2=5的概念不知道作者是否是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中借来用的。在后者那里,这个等式表达的是超越惯性,超越机械论的死亡世界。但在本书中,当一切惯性都可以由权力来随意超越,权力即上帝,这个上帝实实在在的统治了世界。 同一个等式,在两个作者笔下的...
评分先声明一句,如我以前一贴所写的,我对董乐山先生的敬仰,如滔滔黄河……但是最近在细读他译的《一九八四》时,还是找到了一些似乎是硬伤的地方。不是逐字逐句地对,只是读译文觉得好像有问题再去找原书对。不亲身搞翻译的人尤其要记住,翻译无完美,有硬伤也不足为奇,只要不...
评分我成为一名教师已有一年多,本着谋生的意图,始终对这片领域有着叛变的念头。 以教育谋生,是不仁道的,我从来都这样认为。 于是,我始终对无力寻找别的出路的自己相当不齿。 今天是开学第一个周末。 寒假前后,我的转变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从苦于与孩子的对立,到这两天和...
震撼~
评分可是,猪们还是胜利了啊
评分讀了這個版本的動物農場 / 極盡諷刺之能事以至於天朝屁民看得能會心一笑
评分多一个中国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个绝望的中国人。
评分镶嵌珊瑚的那块玻璃,美丽无用而易碎,但是往往最容易打动人。 动物农场真是绝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