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克思的颠覆 青年黑格尔派运动的“真正业绩和关于这些业绩的幻想之间的显著差异”,这大概也是旧的形而上学家的自我评估和现实意义之间的显著差异。在过去的世代中,德意志民族构建起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形而上学体系,然而与思想上的风暴成反比,它的实践的斗争始终没有掀起...
评分 评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的序言结尾,马克思讲了一个笑话: “有一个好汉忽然想到,人们之所以溺死,是因为他们被重力思想迷住了。如果他们头脑中抛掉这个观念,比方说,宣称它是迷信观念,是宗教观念,他们就会避免任何溺死的危险。” 据说在调查泰坦尼克号的船...
评分引言 马克思说,那些德国的批判家们对德国的批判从未离开过哲学的基地,问题在于他们理论的动力只是批判。既然人的一切行为都从意识中来,那么只需用充满道德正义的话语修正人们的意识便足够了。用词句去反对词句,用一种解释去推翻另一种解释,这种纯粹的批判作用的对象并不是...
评分引言 马克思说,那些德国的批判家们对德国的批判从未离开过哲学的基地,问题在于他们理论的动力只是批判。既然人的一切行为都从意识中来,那么只需用充满道德正义的话语修正人们的意识便足够了。用词句去反对词句,用一种解释去推翻另一种解释,这种纯粹的批判作用的对象并不是...
这是选集一卷中的一章。
评分如完成了对费尔巴哈的批判,那从内容上来说,关于历史的论述一定会从费尔巴哈篇中游离出来,成为单独阐述自己观点的篇章,这只是一种极为可能的文章结构上的逻辑推测。这一大胆的“推测”,割裂了“历史的论述”同清算费尔巴哈之间的内在联系。要告别费尔巴哈,就要回到历史本身,恢复哲学的历史维度,其契机和入手处则在于对表征人的此在性的实践之原初性的自觉确认。这正是马克思用“感性活动”取代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之所在。马克思强调感性活动的真正用心不是认识论的,而是广义历史观的。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他那里,唯物主义和历史是彼此完全脱离的。费尔巴哈式的唯物主义在其前提上已因其固有的内在缺陷,先行地背叛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评分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评分还是没怎么搞懂。城市和市民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全球化么?是资本的因素么?没怎么讲到资本,那时候还看不到这点吧。马克思是古人,这点应该首先记住
评分“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卡·马克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