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多布裏昂(1768~1848),法國十八至十九世紀的作傢,政治傢,外交傢,法蘭西學院院士。1768年9月4日生於法國布列塔尼伊勒-維萊訥省的聖馬洛市,1848年7月4日卒於巴黎。拿破侖時期曾任駐羅馬使館秘書,波旁王朝復闢後成為貴族院議員,先後擔任駐瑞典和德國的外交官,及駐英國大使,並於1823年齣任外交大臣。著有小說《阿達拉》、《勒內》、《基督教真諦》,長篇自傳《墓中迴憶錄》等,是法國早期浪漫主義的代錶作傢。
《墓中迴憶錄》作者夏多布裏昂自文學成就其聲名,而後寄情於政治,幾經浮沉,迴首往事,萬事將休,於是活人乃作死人憶,遂有《墓中迴憶錄》。文章辭藻瑰麗,情感充沛,字裏行間都是悲天憫人的情懷,確係法國散文中的經典。
说实话,很久以前就已经拿到了这本书。当然还是我的小牛闪着一脸的“狡黠”偷偷拿到我的跟前。“看,这书名多美”(脸上洋溢着一丝得意)说实在的,当时我可没这样认为。打量了她一眼,觉着又要上套了,呵呵。不过也乐得她没事这番热情就收将下来。 话说来,这诗论是以...
評分正如夏多布里昂在《墓中回忆录》的尾声所写的那样:“我生活在两个世纪之间,就像在两条河流的汇合处一样。我跳进他们动荡的河水之中,依依不舍的离开我诞生的那个古老的河岸,怀着希望朝未知的彼岸游去。” 这部回忆录历经四十余年的创作,被评论者称为是“一部那个时代的百科...
評分 評分塔古斯河美过那条流经我村庄的小河 / 但塔古斯河却又美不过流经我村庄的小河 / 因为塔古斯河不是流经我村庄的小河。(佩索阿《牧羊人•二十》) 这几句诗像极了阐明读者与他所阅读的书之间的隐秘关系的妙语。阅读和人生是否可以了无痕迹溶化在一起从此难分彼此?我想是可能的...
評分一个人活着的时候,离死还远着的时候,精心为自己写墓中回忆,跨越两个时空超未来然而却又对过往的追忆,夏多布里昂这样的一个人唯恐别人无法用比自己更漂亮的语言叙述出自己浪漫激进热烈的一生,于是自己动笔写并立志作为不朽作品,他是一个极度疯狂却又极度标榜自己的天...
也許是本好書,but翻譯拗口,看得很纍...是不是非這樣纔能顯示原著的華麗優雅呢?
评分越看越好看。知識和閱曆不夠,有些看不懂。以後讀全本!
评分今天突然想起這本書,打算讀英文版
评分08.04.--05.
评分最雄心勃勃的創造可能是個人對失去時間的追憶,夏多布裏昂完成瞭這種創造。並沒有像馬剋思寫的那樣令人厭惡,作為一個偉大的作傢以及親曆過革命風雲動蕩的政治傢,夏多布裏昂對生與死有著深刻的參悟。如同他在斯達爾夫人之墓前,同時感到榮耀和生命的虛榮與真實,看到什麼是真正地被人愛著。郭宏安先生真是翻譯傢中的作傢,文字中的教養太好瞭。墓中人語是讀過最美的譯者前言。唯一的遺憾是,這隻是1/8的節選本。一定要讀全本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