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课业:19世纪中国的帝国主义教程》把中国嵌入到l9世纪殖民主义的历史之中,指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不仅仅是枪炮、商品和各种侵略行为,它还是一个文化过程,一个需要被征服人民自愿去接受的“霸权工程”。正是为了实现这样的霸权,l9世纪在华帝国主义通过武器的强制和语言的强制这样软硬两个方面,对清政府和人民进行“规训”。教育”他们在个由欧美帝国支配着的世界里,应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
何伟亚超越“中国中心取向”,从西方列强构建新帝国的垒球性历史进程的视野,探寻在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独特性及其与其他殖民环境的联系。对我国学者和读者来说,《英国的课业:19世纪中国的帝国主义教程》在资料、理论、方法和视野等方面,都会有一定的启示。
作者何伟亚原为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坡)国际和亚洲课程主任,现任芝加哥大学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他的上一部著作《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英文版)获美国亚洲研究协会颁发的列文森奖。
何伟亚,美国学者,原为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坡)历史系副教授,后迁芝加哥大学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曾以《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一书获美国亚洲学会列文森奖。
圆明园故事:从帝国教程到历史记忆 赖骏楠 1860年10月7日,入侵北京的法国军队到达了一处有围墙的园林,他们认定这就是皇帝的夏宫圆明园,在击退了园内的一些留守人员后,法国人开始劫掠这所皇宫。很快的,英军官兵也参加到劫掠之中。与此同时,...
评分“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旧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间没有沉没。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都完了。但船不会立刻沉没,它将像一个残骸那样到处漂流,然后在岸上撞得粉碎,并且永远不能...
评分鲜血、头颅、尸体;看不清表情的联军士兵与清朝官员百姓;惨酷的处决现场与斑驳砖墙上残破的英文课广告——从这样一张极富有张力和象征性的照片出发,何伟亚(Hevia)开始了他的叙述。 与《怀柔远人》一样,何伟亚的第二部著作有一个漂亮的中译名——《英国的课业》(在读...
评分鲜血、头颅、尸体;看不清表情的联军士兵与清朝官员百姓;惨酷的处决现场与斑驳砖墙上残破的英文课广告——从这样一张极富有张力和象征性的照片出发,何伟亚(Hevia)开始了他的叙述。 与《怀柔远人》一样,何伟亚的第二部著作有一个漂亮的中译名——《英国的课业》(在读...
评分圆明园故事:从帝国教程到历史记忆 赖骏楠 1860年10月7日,入侵北京的法国军队到达了一处有围墙的园林,他们认定这就是皇帝的夏宫圆明园,在击退了园内的一些留守人员后,法国人开始劫掠这所皇宫。很快的,英军官兵也参加到劫掠之中。与此同时,...
《怀柔远人》的延续,伴随着军事冲突而来的文化课业,和怀柔远人一样强调话语表述权力的问题。感觉本书中的后现代因素比《怀柔远人》要容易理解。
评分作者主要通过二次鸦战与义和团事件中的中外互动,探讨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在中国的文化过程:一方面是武器的暴力,一方面是语言的暴力,呈现出在西方压力下,中国被规训进新的白人世界的权力关系之中。作者将这样的过程用帝国教程的两面——去疆界化和再疆界化——来解释。如果以“课业”来形容西方对东方的教化,其中所透露的是文化的、种族的隔膜与不理解,甚至于文化与种族的自私,正如军队在抢掠行动中对于宗教设施的焚毁一样,破除异族迷信同样也是以残酷的方式将同化的可能留给将来。抛开意义的建构,事件本质却不会轻易改变,但当事人的不同书写和印象为日后的解说和阐述创造了割裂的倾向,也提供了弥合的空间。正如作者所期待的那样,寻找一种共同的历史方式,“那些能够满足我们所有人的尊严的方式”,或许这是潜在的更柔性的理解方式吧。
评分可以标榜太多新鲜的东西在这份冷落的课业上
评分《怀柔远人》的延续,伴随着军事冲突而来的文化课业,和怀柔远人一样强调话语表述权力的问题。感觉本书中的后现代因素比《怀柔远人》要容易理解。
评分都讲后现代主义是反对“白的、男的、死的”,没有谁比何伟亚更倾向这一条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