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将死

人之将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克里斯托弗·希钦斯 Christopher Hitchens,美国人,专栏作者、记者、评论员、随笔作家,《名利场》杂志、《石板》杂志、《新政治家》杂志、《纽约时报书评》和《大西洋月刊》等杂志的特约编辑、撰稿人,作品不计其数,还包括国 际畅销书 《神不伟大:宗教如何毒害一切》、《希奇22:回忆录》和《有待商榷》等。“全球百大公知”排名第五;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十大“入侵”美国的英国人。他于2011年12月15日逝世。去世一年多以来,几乎每周,他还在被《纽约时报》和其他媒体提及或引述。

出版者:中信出版社
作者:[美] 克里斯托弗·希钦斯
出品人:
页数:147
译者:赵菲菲
出版时间:2013-6-1
价格:36.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0863918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随笔 
  • 死亡 
  • 希钦斯 
  • 人之将死 
  • 美国 
  • 传记 
  • 心理 
  • 哲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2010年6月8日,在巡回推介畅销回忆录《希奇22:回忆录》时,克里斯托弗·希钦斯在纽约的酒店房间里感到胸部剧痛。就像他在《名利场》杂志的专栏中写道的:他突然发现自己被护送着“从健康人的国度穿越蛮荒的边界,到达病患之地”。他写了关于自己患病的系列专栏,获奖无数,这是其中的第一篇。后来的19个月,直至他2011年12月15日在休斯敦逝世,希钦斯笔耕不辍,写了大量精彩的政论文章和文化评述,他在极端情况下仍然出产上乘作品的能力令读者震惊。

在与食道癌作战的苦难历程中,希钦斯坚决勇敢地拒绝宗教的慰藉,宁愿直视死亡。他以锐利生动的笔触描述疼痛,讨论种种禁忌,探索疾病如何彻底改变一个人的经历和我们与周遭世界的关系。他的讲述引人入胜。当癌症侵略他的身体,逼迫他努力去理解死亡之谜,他把个人的境遇转化为哲学的沉思,并拥抱一切的人类情感。

《人之将死》是一个榜样,它讲述一个人如何拒绝在未知面前畏缩,并以洞察的目光审视人类的困境。希钦斯的自白简洁生动,犀利的智慧贯穿始终。这是一部英勇而清醒的文学作品,是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肯定。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当编辑朋友寄来一堆新书,我仅凭标题,先抽出了这本《人之将死》。我对死亡充满了兴趣,对与死亡有关的事也充满了兴趣。战争、谋杀、遗言和墓地,这一切都令我着迷。在我看来,死亡最能迫使人们显露出真实的本性,去回答那些基本的人生哲学问题。 濒死体验像一次奇异旅...  

评分

评分

流动的生活 我们的恐惧 在我们的印象中,生于1925年的社会学家齐格蒙•鲍曼,似乎应该属于过去的20世纪,他见证了无数的灾难和战争,但从未放弃过跟上生活的潮流与步伐。《来自液态现代世界的44封信》这本著作,取自于他在2008年至2009年间给《女性共和国》杂志写的专栏...  

评分

评分

编辑心水 按照谢林的说法,构成哲学的,应该是一个整体,也就是说,不是像宗教哲学、艺术哲学……乃至健康哲学、金钱哲学这样零零碎碎、各自为政的;即便是实行某一种分类法,涉及的也只是一个“幂次”的问题。原来是一块大饼,掰一块下来,虽然小了点儿,也还是那块饼,...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打这场注定赢不了的战争 或早或晚 终有一别

评分

内容不知所云,封面设计有范儿,内文排版坑爹,是让人惊叹“窝靠这样也可以”的那种坑爹

评分

越是压缩的生命,越能真实地反映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可压缩过的生命有意义吗,或许只有你自己才知道错过了什么。

评分

跟于娟的此生未完成可对照来读,别有一番感触。本书作者更犀利、更幽默、更豁达些。且这本书编辑的甚为真实,最后几篇中可以看出作者本人已经开始头脑混乱、大量重复的文字、大量支离破碎的文字。令人心痛。

评分

尽管希钦斯是美国最著名的公知分子,但这本书还是看得非常无感,还是他个人更有魅力~Ps.吐槽一下我社这本的翻译和内文页排版,三万字的书凑到十万字的样子,是要卖纸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