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心论》及其古注《思择焰》研究(全二册)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佛教 中观 清辩 佛学 宗教 印藏学 印度 佛学/佛教/佛家
发表于2024-11-22
《中观心论》及其古注《思择焰》研究(全二册)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
作者的比勘很细致,但研究似乎并不是很深入。因明学方面似乎也有点问题,对清辩驳论的分析往往似是而非,不知道是我没理解作者,还是作者没理解清辩。举《数论品》为例,“如若个物俱有因,则证已经被证明”,清辩认为数论有“相符极成过”。作者觉得清辩意许因是因缘和合之因,数论意许的因是作为根本因的自性。所以不是“相符极成”。然而如果两方在能别上都不共许,那这个宗是不成立。如果共许,这就成了“相符极成”,没有问题。如果讨论能别在意许上的分歧,补上一个“法差别相违”似乎也可以。“四蕴皆是苦乐痴性,是蕴性故,如受蕴。”(掌珍)清辩认为“同喻不成”,之所以不成,是因为受蕴没有痴性,这个是所立不成。作者则纠缠于乐性、苦性能否以受蕴为同喻,似乎是不理解“同品定有”与“同品遍有”之间的不同。不知道上举二例是否别有深意。
评分作者的比勘很细致,但研究似乎并不是很深入。因明学方面似乎也有点问题,对清辩驳论的分析往往似是而非,不知道是我没理解作者,还是作者没理解清辩。举《数论品》为例,“如若个物俱有因,则证已经被证明”,清辩认为数论有“相符极成过”。作者觉得清辩意许因是因缘和合之因,数论意许的因是作为根本因的自性。所以不是“相符极成”。然而如果两方在能别上都不共许,那这个宗是不成立。如果共许,这就成了“相符极成”,没有问题。如果讨论能别在意许上的分歧,补上一个“法差别相违”似乎也可以。“四蕴皆是苦乐痴性,是蕴性故,如受蕴。”(掌珍)清辩认为“同喻不成”,之所以不成,是因为受蕴没有痴性,这个是所立不成。作者则纠缠于乐性、苦性能否以受蕴为同喻,似乎是不理解“同品定有”与“同品遍有”之间的不同。不知道上举二例是否别有深意。
评分翻譯部分看不懂,就略了=。=
评分翻譯部分看不懂,就略了=。=
评分翻譯部分看不懂,就略了=。=
《中观心论》是清辩论师现存唯一的梵文著作,仅保存在丹珠尔中的《思择炎》则是《中观心论》的唯一古注,其中的《入抉择数论之真实品》、《入抉择胜论之真实品》、《入抉择吠檀多之真实品》是目前所知最早系统叙述并批判数论派、胜论派、吠檀多派思想理论的佛教文献。本文以这三品的梵文贝叶写本和藏译刻版写经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梵文原典与汉译文献,考察了佛教中观派对数论派、胜论派、吠檀多派三大“外道”思想的记述与批判。
原书导言(3-10页),介绍了本书的主要结构: 公元五至六世纪,佛教中观派经过几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内弘龙猛之学”的清辩不仅批判同门之佛护,使中观派有了应成与自续的二分,而且与护法展开“空有之争”,以辨中观与唯识的高下。这些宗内争论早已为教界和学界耳熟能详。但是...
评分原书导言(3-10页),介绍了本书的主要结构: 公元五至六世纪,佛教中观派经过几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内弘龙猛之学”的清辩不仅批判同门之佛护,使中观派有了应成与自续的二分,而且与护法展开“空有之争”,以辨中观与唯识的高下。这些宗内争论早已为教界和学界耳熟能详。但是...
评分原书导言(3-10页),介绍了本书的主要结构: 公元五至六世纪,佛教中观派经过几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内弘龙猛之学”的清辩不仅批判同门之佛护,使中观派有了应成与自续的二分,而且与护法展开“空有之争”,以辨中观与唯识的高下。这些宗内争论早已为教界和学界耳熟能详。但是...
评分本书书名虽显示是对《中观心论》及注的研究,但实际上主体只是这部十一品的著作中第六、七、八三品关于数论派、胜论派、吠檀多派的讨论,关于清辩本人的看法,也基本只论及了他对上述三派的批判。书分上下两册,下册是《中观心论》及《思择焰》这三品的翻译,附录藏文和部分有...
评分本书书名虽显示是对《中观心论》及注的研究,但实际上主体只是这部十一品的著作中第六、七、八三品关于数论派、胜论派、吠檀多派的讨论,关于清辩本人的看法,也基本只论及了他对上述三派的批判。书分上下两册,下册是《中观心论》及《思择焰》这三品的翻译,附录藏文和部分有...
《中观心论》及其古注《思择焰》研究(全二册)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