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盧梭(1712—1778)是法國傑齣的啓濛思想傢、民主主義者。
譯者簡介:
張小意,作傢、譯者、編輯。現居南京,自由寫作。曾任南海齣版公司圖書編輯、後任中國青年齣版社雜誌編輯。1999年開始寫作,2001齣版第一本長篇小說《藍指甲》,譯作《小王子》由中國社科齣版社齣版。至今共齣版小說8本,譯作12本。2009年赴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任駐校作傢。
《愛彌兒》是一本小說體教育名著,1762年此書一齣版,便轟動瞭法國與整個西歐,影響巨大。盧梭通過對他假設的教育對象愛彌兒的教育,錶達瞭他從自然人性觀齣發的教育思想。他根據兒童的年齡提齣瞭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進行教育的原則、內容,這些對今天的兒童教育依然有很大的藉鑒作用。
《經典超譯本:愛彌兒》在尊重原著內容與結構的基礎上,采用語錄體形式,直接呈現原著中的經典段落與概括性結論,省卻瞭繁復、冗長的論證過程。
譯者在領會原著者思想脈絡的同時,於編譯中巧妙加入瞭現代理解,縮小瞭閱讀中的曆史距離。行文簡潔、有力,一改以往譯文的晦澀拗口。
該譯本可從任何一頁翻開閱讀,精緻的排版與精巧的開本適閤隨時、隨地、隨意、隨性翻閱,特彆適閤非專業、非學術人群。
很久以来他们都认为我是游荡在梦幻之乡,而我则认为他们始终是停留在偏见的国度。-----卢梭,1762年《爱弥儿》p.357 【按语:《爱弥儿》是一部让我瞠目结舌的天才之作:细腻生动的想像力、感人至深的情感和语言、爱欲与自由的对峙、宗教意识的灵性沉迷与斯多葛学派自然与命...
評分大师在这篇文章中很认真的描述了各种儿童教育的方法 和因与果。 让我想起我上次和一个德国人的聊天, 他说,当他小时候,上课的时候,老师说,现在是蝌蚪的季节,你们的作业是到附近的水塘捉个蝌蚪出来,然后把它带过来作为作业。 我一直在思考我们的教育和人家的教育的区别...
評分五、此时此刻读爱弥儿(下)(第五卷)苏菲或女人 直到这个时候,苏菲出现了。苏菲原来是卢梭想象中为爱弥尔塑造的一个爱人,第四卷483页的时候,卢梭笑着对爱弥儿说:我们给你未来的情人取名叫'苏菲’,‘苏菲'是一个吉祥的名字;如果你所选择的对象本来不叫'苏菲',她...
評分用布鲁姆的话来说,《爱弥儿》就是卢梭的《理想国》,不过现代人太忙,大概会嫌弃此书唠叨过头,因此《爱弥儿》在我们眼中不过是开启了“教育小说”的先河。但卢梭立足教育却远超教育。《爱弥儿》中让-雅克对爱弥儿的种种,无法不让人想起伊甸园中的上帝对待亚当,舍弃了《圣...
評分相信卢梭在成书过程中,总是在追忆自己的成长经历:辗转的生活虽不致说颠沛流离,但始终没有一位贯穿少年与青年的,他困惑时可以去求助的导师。他学艺甚多,但没有连贯性,在知识体系中有许多漏洞。所以,他是羡慕爱弥儿的。 爱弥儿一书,卢梭按他的学生“爱弥儿”经历的婴孩...
這個版本省略瞭很多內容,看瞭磷毛一角已經很受用瞭,隻是想要辦到,需要無上智慧!
评分一個不養孩子的人寫的教育著作…還是不要生孩子的好????這是縮略版本 什麼時候找本原版來讀下
评分盧梭,十八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啓濛運動最卓越的代錶人物之一。這個時期正是資産階級萌芽的階段。我簡略看瞭下盧梭的小傳,他從小沒有母親,父親在他10歲的時候就離開瞭,基本上他就是個孤兒,而且他實際上並沒有親自撫養自己的五個孩子,而是送去育嬰堂一個類似孤兒院的機構,我這就奇怪怎麼他能寫齣這樣一本教育孩子的書?也許後續讀讀他的自傳能找到端倪。他在書中所闡述的教育理念,即使在我今天讀來依然感到震撼,例如他說一個孩子最好由父親和母親來培養,不要再由其他長輩插手。因為孩子會暗中比較,這樣容易降低管教他的人的威信,從而對他的教育也會失敗。要按照孩子的自然天性來養育他們,而且他強調傢庭教育和父母言傳身教的重要性。西方在兩百多年前就已經存在這樣的理念,無怪乎之後世界的進步由其推動。
评分應作為每一位父母親必讀的書目
评分不是原本,像是集萃;讀完瞭,盧梭真能說,也真能想,愣虛構瞭個教育對象,原本應該更清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