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九岁入私塾,1912年辍学后自学,并任教于家乡的中小学。1930年经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武汉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江南大学等学校教授。1949年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定居台湾。著有学术著作六十余种。
本书是作者在八十六岁时患眼疾以致“目盲不能视人、罔论读写”的情况下,自己口述,夫人笔记,然后口诵耳听一字一句修改订定。终迄时已九十二岁高龄,故题曰“晚学盲言”。
全书共三部分,分别为“宇宙天地自然之部”、“政治社会人文之部”、“德性行为修养之部”。九十篇专题虽篇各一义,却相贯相承。每篇都是两个命题的对举,如整体与部分、抽象与具体、常与变、道与器、权与能、礼与法、雅与俗等等,均博而返约,致广大而尽精微,可谓是作者晚年对中国文化核心要义与中西文化异同的一次总结性的盖棺论定。
读过后发现作者名声与作品极不相符,其学识真不敢恭维。学问的大忌是脱离事实,陷入如痴人说梦般的臆想,就因为死的晚岁数大就成为大师吗?若如此何不捉只乌龟而膜拜呢?为文化堕落到如此地步伤感。不懂宗教就闭口不谈,何必胡言乱语呢?号称懂历史,却拿不出历史依据来证明所...
评分西人曰灵魂有天堂为归宿,即少哀思,多景慕。 中人视生命自然大生命一现象枝节,故曰身受之父母,颂哀死礼最大。 人之七情实为一情藏于中,发而目之曰六情。曰发乎情,止乎礼,礼之用,和为贵。 人生来之欲谓性,顺逆则发情。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纵欲无节,...
评分将近一个月,方读毕。如让我评论此书,我觉得“致广大,而尽精微。”七个字已足尽矣。本书先道天地,再言群言己,此三部分构成了本书的主要内容。而为己、处群与天地之道一以贯之,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皆本于此道。通天人,合内外。古往今来,立此道者无不被誉为大圣大贤...
评分三联书店的钱穆作品系列,凡敏感性的言词均被处理过。对照九州出版社繁体版《晚学盲言》,发现若干处文字经过删改,主要是对当今主流意识形态还有影响的语句,如第二〇节《权与能》。而那些对时政有用的批评如对“文革”的微词基本上没有改动。 九州版,据联经版排印...
评分读过后发现作者名声与作品极不相符,其学识真不敢恭维。学问的大忌是脱离事实,陷入如痴人说梦般的臆想,就因为死的晚岁数大就成为大师吗?若如此何不捉只乌龟而膜拜呢?为文化堕落到如此地步伤感。不懂宗教就闭口不谈,何必胡言乱语呢?号称懂历史,却拿不出历史依据来证明所...
强辩,偏见居多。
评分口述出如此精彩的文字,时时引经据典令人赞叹。该书试构建一大世界观,每每言及中西之异,儒释道之别,粗阅使人赞叹,而细究之,则能发现作者为了自圆其说或是本身认识所限的痕迹。(如对命学和佛学方面,作者从历史学家角度了解甚广,但有些论点有失偏颇)
评分强辩,偏见居多。
评分重复地方太多。对于中国历史有一点“温情的敬意”绝对没问题,但是西方世界和文化也没有那么不堪吧?如果钱先生活到现在,可能里面的很多观念会改变,线装书不是不好,今天治国还是需要各种“专才”。我们只是需要反求诸己,多发扬我们自己身修,心修的过程就行。儒家思想用于治世不如用于修身,而且我觉得这也不是孔子的原意。钱老似乎是新时代的孔子,试图恢复周礼,但是面对这个世界的船尖利炮我们去过现在去恢复周礼岂非有亡国灭种的危机?线装书看多了非常容易陷入中国人自己的逻辑怪圈中。还是那句话,打破了一个旧世界,但是废墟之上并没有建立起来一个新世界。通篇读下来呢,觉得儒家思想教一个人做人,把握好大原则最重要,应该是非常之灵活的,但是到了最后,不知道怎么儒人越来越发死,我反而现在越来越赞同老庄的思想了。
评分朋友圈里的一个自媒体人推荐的,就买来看了,没有想到真心蛮喜欢,虽然是文言文,但是读来总觉得齿间留香,文质兼美,又不乏思想内涵的理性美,常常读到忍不住放下书发呆叹息好一会儿地思考,可见真的是本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