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九岁入私塾,1912年辍学后自学,并任教于家乡的中小学。1930年经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武汉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江南大学等学校教授。1949年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定居台湾。著有学术著作六十余种。
本书是作者在八十六岁时患眼疾以致“目盲不能视人、罔论读写”的情况下,自己口述,夫人笔记,然后口诵耳听一字一句修改订定。终迄时已九十二岁高龄,故题曰“晚学盲言”。
全书共三部分,分别为“宇宙天地自然之部”、“政治社会人文之部”、“德性行为修养之部”。九十篇专题虽篇各一义,却相贯相承。每篇都是两个命题的对举,如整体与部分、抽象与具体、常与变、道与器、权与能、礼与法、雅与俗等等,均博而返约,致广大而尽精微,可谓是作者晚年对中国文化核心要义与中西文化异同的一次总结性的盖棺论定。
钱穆入于晚年,作〈晚学盲言〉,其时正当国人竞慕西化,盲目崇洋之风大盛,转不知一民族之发展应立足于本民族文化方得有望,钱老感慨所系,遂作此书以警醒国人。然与〈国史大纲〉所异在于,本书对中国文化一味褒扬,不知针砭,对西方文化一例抹杀,痛加批判。钱老深赞中国中庸...
评分我是倒着看的:先读了“德性行为修养之部”之后看的“政治社会人文之部”,最后看“宇宙天地自然之部”。感觉重复地方太多,完全可以压缩至少五分之二。个人感觉:对于中国历史有一点“温情的敬意”绝对没问题,但是西方世界和文化也没有那么不堪吧?如果钱先生活到现在,可能...
评分读过后发现作者名声与作品极不相符,其学识真不敢恭维。学问的大忌是脱离事实,陷入如痴人说梦般的臆想,就因为死的晚岁数大就成为大师吗?若如此何不捉只乌龟而膜拜呢?为文化堕落到如此地步伤感。不懂宗教就闭口不谈,何必胡言乱语呢?号称懂历史,却拿不出历史依据来证明所...
评分这本书是去年年底的时候买的,当时看了几页,因为没有时间就放下了。最近的这半年多,还是很忙很忙,唯一看过比较大部头的书,就是哈6的英文版,在首发后的一个星期内读完。昨天晚上,决定以后每天睡觉前,多多少少看点学术类的书,所以就从箱子里面找了出来。因为,这次是从头...
评分三联书店的钱穆作品系列,凡敏感性的言词均被处理过。对照九州出版社繁体版《晚学盲言》,发现若干处文字经过删改,主要是对当今主流意识形态还有影响的语句,如第二〇节《权与能》。而那些对时政有用的批评如对“文革”的微词基本上没有改动。 九州版,据联经版排印...
对于站在个人主义一边的本人来说,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都好像是包着一团和气糖衣的止痛剂,对贫穷的农业中国,可以有效的安抚吃不饱穿不暖以及连全名都没有的女人,什么家国天下和他们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全球化不仅是经济竞争,也是现代性体制的竞争,很难反驳,即便是在今日的中国,也很少有人会觉得自由平等竞争有什么错,虽然由竞争带来的副作用可能是过快的节奏和焦虑的城市人。我以为,完全照搬肯定是不合时宜了,至于会不会有新演变,全看能不能中国传统的静能不能自我发展了。
评分世人何以捧钱?尽作村烘语。
评分看完之后印象最深的两句话“执两用中”以及“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面试的过程中正好也用到了 这应该也是读书的乐趣之一 奈何所受国学教育太少 乃为一大憾事
评分粗略翻了一遍,暂时看不懂,留后看。
评分强辩,偏见居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