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mas Cathcart 毕业于哈佛大学哈佛学院哲学专业,主要致力于医疗保健领域的工作,包括管理美国缅因州波特兰的艾滋病人寄养所。
Daniel Klein 毕业于哈佛大学哈佛学院哲学专业,美国作家,与Thomas Cathcart合著有Plato and a Platypus Walk into a Bar,该书为《纽约时报》畅销书,现已有26种语言的译本。
两位哲学家从哲学、神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死亡和永生,揭开了死亡的棺材盖,让我们正视生与死。叔本华、尼采、加缪和萨特依次出场,陈述他们对于死亡和生命的认识。不过这绝不是一本枯燥又晦涩的书,这些哲学家的身旁还站着诸多幽默作家,让各位在各种诙谐幽默的小故事中思考死亡。本书适合所有生于此世的人阅读。
轻松的小笑话和哲学大家的趣闻轶事,带你领略一个与众不同的哲学世界。让焦虑成为保护伞、向死而生……让一个个看似不可思议的观点慢慢触及现代人类敏感的神经,到最后你会发现,能让生活愈加轻松的不是逃避那些不愿企及的痛,而是勇于接受和面对。释然,人生不过如此。
评分日本心理学家森田正马在其理论中说,每个人都有“生的欲望”和“死的恐惧”。正因为对死亡感到恐惧,人们才会专注于自身产生的变化,从而导致神经症的形成。 死亡如此让人焦虑、使人恐惧,千百年来的文化便将其设为禁忌,禁止讨论、甚至试图彻底否决——颇有一股弗洛伊德式防御...
评分人往往希望有灵魂的存在,想在另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的灵异世界生存。看过几个大哲学家对死亡的理解后,突然好想不那么惧怕死亡了。让我一直好奇的是,死了以后,意识是否还会存在,能够以其他形式继续吗?如果能够继续,那这样的世界又是如何运转的?
评分每个人都会死,但我总以为自己不会 Thomas Cathcart Daniel Klein 书名有点调侃 不过也有点真实。看了封面 你猜它是讲什么的呢? 这的确是一本谈论死亡的书 但并没有封面显示的那么黑暗和严肃 反而是以两个人对谈的方式 把历史上人们对死亡的哲学思考 从柏拉图 亚里士多...
未来的墓志铭上希望能刻下“这世界我来过”,发自内心的。
评分收获了许多很棒的笑话,重新认识了当代哲学家伍迪艾伦先生。。然而为什么要用手写体小字印对话啊!再加上粗糙的纸,完全看不清啊。。
评分四颗星是给书里的笑话,作为哲学普及读物,没有看第二遍的必要。中文的书名比原来的名字有意思多了~~同事看到都笑了~~除了最后一部分谈网络永生主义比较靠近当代以外(类似攻壳机动队里传达过的观点),前面六部分都是蜻蜓点水地讲一些哲学家的观点,而且有始有终地嘲笑海德格尔的行文晦涩。期间还不时插入笑话,笑话还挺好玩的~~
评分没有死亡的威胁就永远不会意识到应该享受生活活在当下,无论永生离我们多近,都先做好无聊的准备。这就是一本笑话集和名人笔记摘录,怎么面对死亡只要靠你的本能来就够了
评分看书名就OK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