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兰·佩雷菲特,生于1925年。法兰西学院院士,学者,法国《费加罗报》编辑委员会主席,曾担任过七任部长,在法国政治界和学术界都颇有影响,属于法国传统上博学多才、思想敏锐、视野广阔的一类知识分子。
1793年英国使者马戛尔尼到访中国,这次出使在历史上最大的争论是:英国使者有没有向乾隆皇帝下跪磕头?……
本书作者佩雷菲特从世界史的角度,将此次出使作为东方和西方的首次撞击来考察,于是,视野开阔了,可供思考的素材也就相应丰富起来。在作者眼中,这次英国人的出使实质意味着当时的“天下唯一的文明国家”面对“世界最强大的国家”……
本书以翔实的史实,有趣的细节,精彩的笔致,揭示中西文明巨大差异和冲突。
两百多年后,中国看起来已经天反复地的变化,但是骨子里仍然和当年乾隆治下的帝国并无二致。庞大臃肿的官僚机器仍然在运作,社会仍然有非常精确的等级,过去的一品二品,如今用部级局级等代替,仍然特别在乎顺序和排名,谁的名字出现在谁的名字前面丝毫不能错,否则就会出大事...
评分“对于他来说文学是神圣的、纯粹的、不可侵犯的、完美无缺的又伟大崇高的。” ——朵拉·迪亚曼特(Dora Diamant) 1923年卡夫卡在波罗海边的厨房里遇到朵拉。他没有再返回布拉格,而是随着朵拉去了柏林,在她的陪伴下度过了生命的最后11个月。 到了1924年的春天,卡夫卡的...
评分两百多年后,中国看起来已经天反复地的变化,但是骨子里仍然和当年乾隆治下的帝国并无二致。庞大臃肿的官僚机器仍然在运作,社会仍然有非常精确的等级,过去的一品二品,如今用部级局级等代替,仍然特别在乎顺序和排名,谁的名字出现在谁的名字前面丝毫不能错,否则就会出大事...
评分丁维提将三脚望远镜充上电,以便看到远处的优美风景。“这架仪器不止一次地吓跑了大批中国人,他们把它当作一门大炮,因而觉得英国人是地球上最凶恶的民族。” --------------------------------- 度娘没查到任何资料 只能做如下考证 尼古拉·特斯拉 生日:1856年7月10日 职业...
评分本书重要之处在于: 1,重述了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之行始末,打破了西方人的幻想,之前因为耶稣会修士们的信件和《马可波罗游记》中描述,中华帝国被描述成世外桃源般的国度(Xanadu),里面的统治者和子民仿佛都是智者贤人。实际上如何呢,观者自知——举个例子说就是那些替马戛...
为啥会有人觉得这本书啰嗦。。。大量细节正是它的优点。。。
评分确实是停滞的帝国。处处都能看到今天中国的影子~
评分条约体系与朝贡体系的冲突,科技与伦理的较量,最终所谓奇淫巧技战胜了仁义道德。
评分帝国仍然停滞,两个文明还会继续撞击, 现在的贸易战和早年鸦片战争竟然这么多相似
评分文明碰撞,一直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主题。前段儿时间读茅海建老师的《天朝的崩溃》,受益匪浅;而阿兰·佩雷菲特则将时间往回又捣了半个多世纪——在坚船利炮之前,西方人本打算以外交和贸易叩开古老东方的大门。1793年,“世上最强大的国家”与“天下惟一的文明国家”面面相觑,“双方都自以为是世界的中心,把对方推到野蛮人的边缘”。马戛尔尼发现自己钻进了一座超级集权金字塔,他试图对抗人类历史上最牛逼的官僚机器、令人瞠目结舌的繁文缛节以及那些高深莫测的“套路”。可对于“不仅自视比他人优越,而且在生活中认为世上惟有他们才存在”的“集体孤独症”,他又能如之奈何呢?佩雷菲特在全书开头提出了一连串问题,在结尾似乎有了答案:统治全球的将是世界上——现在已经发现,今后将互相依赖的世界——最为开放、最为灵活和无处不在的那个社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