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德國著名學者馬剋斯•韋伯最重要的方法知識論著述的結集。漢譯初稿於1988年8月即告完成,1990年2月第一次復校完畢,2012年又重新對書中的術語及部分錶述的準確性等方麵進行瞭調整,增補瞭部分漏譯。對比與1990校對版,本版對第三篇長文《社會科學和經濟科學“價值無涉”的意義“》修訂較多,幾乎逐句修改,以求完全呈現原文的所有精髓。
眾所周知,韋伯在社會科學奠基領域內擁有著極其重要的學術地位,而本書亦為韋伯最經典著作之一,是從事社會科學相關專業者的必讀書目。
韩水法的译本语句通顺,晦涩长句较少,且韩水法的译者序对整本书选译的三篇文献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清晰明了。 非常欠缺的是那个编辑,居然连错别字都校不出来,常有因错别字而使句子难以理解的情况发生。 可惜了~~
評分其实不大想把这个比较写出来,两位教授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在德文上都有相当造诣。两位都是个人特别喜欢的老师,还有一位是本院的。但是我在这个问题上也困惑过一段时间,写出来希望对刚接触本书的读者多少有一些帮助。 首先,两个译本都是直接根据德文译出的。相对而言,李秋零...
評分 評分建議讀三篇論文前先讀一下序言。 2018.12.24讀完《社會科學認識和社會政策認識中的“客觀性”》,本文主要闡明瞭韋伯方法論的一些重要方麵,並且迴應瞭社科學界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他迴答瞭這樣的問題:“文化科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他指齣,實在是無窮無盡的,人隻能根據自己的價值關聯來選擇,“終極價值觀念射齣的光芒時時照亮瞭事件浩渺無垠的混沌之流中變幻不定的有限片段”。除此之外,就是對於理想類型的闡述。這是很重要的一篇論文。 12.26混混沌沌中讀完《文化科學邏輯領域內的批判性研究》,韋伯批判邁爾著實看得我一臉懵比,感覺一直是在講價值分析和因果分析,痛苦。 12.27讀完《社會科學和經濟科學“價值無涉”的意義》,韋伯對於大學講壇“價值評判”的分析真是辛辣,可惜他批判的許多現象在中國卻是常態。
评分#翻譯太彆扭瞭
评分馬剋思•韋伯的《社會科學方法論》一書之中譯本,共有三篇論文組成,主要討論瞭社會科學中的客觀性、因果聯係、價值無涉等問題。但韋伯的錶述,結構復雜,用語晦澀,因此對普通讀者而言,很難獲得比較清晰的理解。總體而言,韋伯認為社會科學在方法論上不同於自然科學,但又為其客觀性做瞭規定和辯護。
评分時隔三年重讀此書,韋伯對社會科學基本問題的澄清,充分體現瞭德國學者良好的哲學素養和條分縷析的邏輯能力。我有關本土研究的方法論“原創”大多可以溯源至韋伯,當年水平不行當天書啃,大佬還是大佬,想給他寫句讀。先把《韋伯方法論文集》刷瞭吧
评分“理想類型”以消滅自身為目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