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最后一天

苏联的最后一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爱尔兰] 康纳·奥克莱利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380
译者:沈力
出版时间:2014-9
价格:6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9545049
丛书系列:理想国译丛
图书标签:
  • 历史
  • 苏联
  • 理想国译丛
  • 政治
  • 苏联俄罗斯
  • 纪实
  • 俄罗斯
  • 苏东研究
  • 苏联历史
  • 冷战
  • 解体
  • 政治变迁
  • 20世纪末
  • 历史事件
  • 最后一天
  • 独裁政权
  • 剧变
  • 终结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苏联是在枪林弹雨中建立起来的,却是通过政令解散的。

爱尔兰记者奥克莱里是苏联解体的见证者,在本书中,他以1991年12月25日这一天为框架,围绕着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斗争,将苏联最后六年的政治混乱、经济衰败、人心向背,用细致可靠的描写,表现得清晰而传神。

苏联陷入泥潭难以自拔,整个国家的命运和走向,最集中地体现在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两个人身上。每个人都看着他们,“就像狼群等着最强壮的两头狼对峙”,看谁会成为领导者。卑微不是戈尔巴乔夫的脾性,宽宏大量也不是叶利钦的风格。两人从最初的联手合作,到后来的冲突不断,终于变得势同水火,各不相让。最终,戈尔巴乔夫不能很好地判断他的人民,在自我认识上更加糟糕,而叶利钦则在动物般的直觉下,听到了远处历史车轮的轰隆声。

作者简介

康纳•奥克莱利(Conor O’Clery),曾为《爱尔兰时报》驻莫斯科、伦敦、北京、纽约、华盛顿通讯记者。因报道苏联解体和九一一事件,两次获选为爱尔兰年度最佳记者。另著有 The Billionaire Who Wasn’t。

目录信息

理想国译丛序
导读:帝国末日的回忆/梁文道
序言
俄罗斯/苏联主要人物表
导论
第1章 12月25日:破晓之前
第2章 12月25日:黎明 15
第3章 雇佣摧枯拉朽的“推土机”
第4章 12月25日:早晨
第5章 莫斯科的“暴风雨”
第6章 12月25日:上午
第7章 一身脏水
第8章 12月25日:临近午时
第9章 东山再起
第10章 12月25日:正午
第11章 “煤油过膝”
第12章 12月25日:正午过后
第13章 专政采取攻势
第14章 12月25日:晌午
第15章 “劫持”芭芭拉•布什
第16章 12月25日:临近黄昏
第17章 不忠、不法、不良于行之辈
第18章 12月25日:黄昏
第19章 分崩离析
第20章 12月25日:日暮
第21章 中央无以为继
第22章 12月25日:傍晚
第23章 核桃厅的交易
第24章 12月25日:入夜
第25章 12月25日:夜晚
第26章 12月25日:深夜
第27章 12月26日:第二天
第28章 12月27日:掠夺者的胜利
第29章 争斗的继续
注释
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很久很久之前,讀了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後,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在此之前,我從沒見過任何人、任何作者敢於舍一本書的篇幅去描繪一整年所發生的事件,畢竟這樣做的難度太大了。當然,黃仁宇以這本書確立了他獨特的“大歷史觀”並使其為世人所熟知,影響了一代又一代。 只不...  

评分

近日,读完单位图书馆的《苏联的最后一天》。这一天是1991年12月25日。这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在历史上如此平淡?为什么很多人都不记得这一天的事情?作者通过这本书揭示出:这一天尽管已经被镌刻在历史的大事年表里,但这一天只是过去长久时光的小小句号,是历史在...  

评分

2011年 新闻纪实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理想国译丛 2014年9月一版一印 ISBN 9787549545049 “天欲亡我,非战之罪。” 读完这本书,忽然想起项羽的这句“遗言”,西楚霸王因为讲了这句话,被后人笑话了两千年。而这本从某个角度来说同样是讲述政权交替时刻的书,似乎刚好遥...  

评分

最近听说,写东欧的书身价骤增,于是抢购了那么20多本。春节前看了两本讲苏联的,后来又看了一本讲朝鲜的,这两天又在看一本写法国的。突然发觉这些讲外国的书,也是可以融会贯通起来的。 写朝鲜的《我们最幸福》里写了6个朝鲜第三大城市清津的“脱北者”,讲述了他们曾经所经...  

用户评价

评分

历史的细部。P340(叶利钦葬礼上的)戈尔巴乔夫情绪低落,突然间看起来老了很多。“很明显他的痛苦和大厅里大多数人不一样,随着叶利钦的离去,他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也被拉走了。”#相爱相杀##大油手是灰皮书的天敌

评分

其实是苏联为什么会走到最后一天。没什么深度的分析,还是资料罗列之后故事性的叙述,不过行文比较流畅,宛如小说。已豆列。

评分

记者写的,就像是一篇纪实文学。在此感谢尊敬的领导借书给我。

评分

《苏联的最后一天》,让读者有如亲身经历一般,素材丰富,背景知识点牢靠,繁而不乱,叙议相成,以苏联解体的十二月二十五日为靶心,分别衍射出以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两位政治角力者的线索,又由各自的线索荡出各自身份背后的历史波纹,对苏联经济走向,政治变迁,前因后果都有所涉及,在本书仅三百页的内容上,作者给读者呈现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的历史面貌,亦能感受到作者力图客观公允的去评价历史人物的态度。《苏联的最后一天》,看完后,我觉得从卡廷惨案的解密,为了那21857名有名有姓的遇害者不被历史的深渊和政治性掩盖,为了古拉格更多秘密的挖掘,为了秘密警察不可告人的诸多事件的公开,苏联的解体既是对这些事件的必然报应,也是乐见其成的众望所归,否则那些死于斯大林时代,死于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冤魂将继续被埋藏在黑暗的档案柜中。

评分

这本书不是历史著作,而是报告文学、新闻畅销书。被理想国包装的太像历史著作了。当然,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1、题目虽然是苏联的最后一天,但中心是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两个人的对决,二人的权力转移标志着苏联的崩溃,对认识二人的观念、转变、手腕、性格大有裨益;2、戈尔巴乔夫的失势,是骑墙不成反而左右不讨好,保守者非议他的改革灭亡了共产主义,开放者鄙夷他仍抓着苏联不放手,民族主义者痛恨他放弃了俄罗斯的势力范围。换言之,叶利钦的上台的确是民主的,但只是当时当地的民主,过期不候。3、改革往往如此,不改亡国,改则亡党,二人其实都是蛮有魄力的政治家。4、最大的收益者首先是各个共和国摇身一变从书记成为总统的政客,其次是国企老总们摇身一变成了寡头。5、作者章节安排上,叙事十分巧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