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最后一天

苏联的最后一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爱尔兰] 康纳·奥克莱利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380
译者:沈力
出版时间:2014-9
价格:6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9545049
丛书系列:理想国译丛
图书标签:
  • 历史
  • 苏联
  • 理想国译丛
  • 政治
  • 苏联俄罗斯
  • 纪实
  • 俄罗斯
  • 苏东研究
  • 苏联历史
  • 冷战
  • 解体
  • 政治变迁
  • 20世纪末
  • 历史事件
  • 最后一天
  • 独裁政权
  • 剧变
  • 终结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苏联是在枪林弹雨中建立起来的,却是通过政令解散的。

爱尔兰记者奥克莱里是苏联解体的见证者,在本书中,他以1991年12月25日这一天为框架,围绕着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斗争,将苏联最后六年的政治混乱、经济衰败、人心向背,用细致可靠的描写,表现得清晰而传神。

苏联陷入泥潭难以自拔,整个国家的命运和走向,最集中地体现在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两个人身上。每个人都看着他们,“就像狼群等着最强壮的两头狼对峙”,看谁会成为领导者。卑微不是戈尔巴乔夫的脾性,宽宏大量也不是叶利钦的风格。两人从最初的联手合作,到后来的冲突不断,终于变得势同水火,各不相让。最终,戈尔巴乔夫不能很好地判断他的人民,在自我认识上更加糟糕,而叶利钦则在动物般的直觉下,听到了远处历史车轮的轰隆声。

作者简介

康纳•奥克莱利(Conor O’Clery),曾为《爱尔兰时报》驻莫斯科、伦敦、北京、纽约、华盛顿通讯记者。因报道苏联解体和九一一事件,两次获选为爱尔兰年度最佳记者。另著有 The Billionaire Who Wasn’t。

目录信息

理想国译丛序
导读:帝国末日的回忆/梁文道
序言
俄罗斯/苏联主要人物表
导论
第1章 12月25日:破晓之前
第2章 12月25日:黎明 15
第3章 雇佣摧枯拉朽的“推土机”
第4章 12月25日:早晨
第5章 莫斯科的“暴风雨”
第6章 12月25日:上午
第7章 一身脏水
第8章 12月25日:临近午时
第9章 东山再起
第10章 12月25日:正午
第11章 “煤油过膝”
第12章 12月25日:正午过后
第13章 专政采取攻势
第14章 12月25日:晌午
第15章 “劫持”芭芭拉•布什
第16章 12月25日:临近黄昏
第17章 不忠、不法、不良于行之辈
第18章 12月25日:黄昏
第19章 分崩离析
第20章 12月25日:日暮
第21章 中央无以为继
第22章 12月25日:傍晚
第23章 核桃厅的交易
第24章 12月25日:入夜
第25章 12月25日:夜晚
第26章 12月25日:深夜
第27章 12月26日:第二天
第28章 12月27日:掠夺者的胜利
第29章 争斗的继续
注释
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苏联的最后一天》以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二者的政治斗争为线索,带领读者“亲历”苏联这个庞然大物轰然倒塌的历史过程。苏维埃共产主义为人类文明及人类社会形态的探究了一种可能,苏联生于一战,兴于二战,亡于冷战地整个兴亡历程,提示我们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严峻性,我们当...  

评分

很久很久之前,讀了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後,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在此之前,我從沒見過任何人、任何作者敢於舍一本書的篇幅去描繪一整年所發生的事件,畢竟這樣做的難度太大了。當然,黃仁宇以這本書確立了他獨特的“大歷史觀”並使其為世人所熟知,影響了一代又一代。 只不...  

评分

很久很久之前,讀了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後,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在此之前,我從沒見過任何人、任何作者敢於舍一本書的篇幅去描繪一整年所發生的事件,畢竟這樣做的難度太大了。當然,黃仁宇以這本書確立了他獨特的“大歷史觀”並使其為世人所熟知,影響了一代又一代。 只不...  

评分

我坐在被书架包围一个角落里,一个小茶几,两只椅子,茶几上摆着一个简易的瓶子,一支绿萝伸出来,澎湃着旺盛的生命力,我听着轻柔,舒缓的音乐,任书海在我面前潮涨潮汐。 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他在这本书里构建了一个神往的国度,尽管这样的国度就像水中明月,...

评分

《苏联的最后一天》以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二者的政治斗争为线索,带领读者“亲历”苏联这个庞然大物轰然倒塌的历史过程。苏维埃共产主义为人类文明及人类社会形态的探究了一种可能,苏联生于一战,兴于二战,亡于冷战地整个兴亡历程,提示我们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严峻性,我们当...  

用户评价

评分

两个男人——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相杀但绝非相爱的全记录,尽管他们对苏联现状有共同的认识。这本书的文学色彩很浓,对人物的刻画近似莎士比亚的悲剧,而作者的私人态度也暗含在这些刻画中:跳梁小丑似的挑战者叶利钦,和被敌人构陷和为自身所误的废黜国王戈尔巴乔夫。明显,他是同情后者的。当然,作者的评价并没有为这份同情所蒙蔽。在改革的进程中,戈尔巴乔夫“因为回首望向党中央,变成了一根盐柱,无法往前迈进了”,而其自身则“被自己释放的力量扫除”。此书并非解释苏联解体的最佳读本,不过,对那些仍心怀妄想的人倒不失为一个提醒:你无法指望一个专*制*独*裁的政权通过自身进行彻底改革,社*会*主*义与民*主*自*由不可能兼容。

评分

还是那种特别舒服的欧美记者的特稿式新闻写法,以大量的史料重构1991年的圣诞节,在每个时间段之间穿插着大量历史背景,尤其是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两个人在性格、形象和政治观点上和关键时候的抉择,最终这个强权帝国在无声中崩塌。

评分

把苏联的崩塌写成了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两个人的故事,喜怒无常又斤斤计较的叶利钦,软弱无能又沾沾自喜的戈尔巴乔夫——当政治变成个人的事情,陷落和混乱注定是国家和人民的悲哀。

评分

七十四年。

评分

一日长于百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