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最后一天

苏联的最后一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爱尔兰] 康纳·奥克莱利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380
译者:沈力
出版时间:2014-9
价格:6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9545049
丛书系列:理想国译丛
图书标签:
  • 历史
  • 苏联
  • 理想国译丛
  • 政治
  • 苏联俄罗斯
  • 纪实
  • 俄罗斯
  • 苏东研究
  • 苏联历史
  • 冷战
  • 解体
  • 政治变迁
  • 20世纪末
  • 历史事件
  • 最后一天
  • 独裁政权
  • 剧变
  • 终结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苏联是在枪林弹雨中建立起来的,却是通过政令解散的。

爱尔兰记者奥克莱里是苏联解体的见证者,在本书中,他以1991年12月25日这一天为框架,围绕着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斗争,将苏联最后六年的政治混乱、经济衰败、人心向背,用细致可靠的描写,表现得清晰而传神。

苏联陷入泥潭难以自拔,整个国家的命运和走向,最集中地体现在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两个人身上。每个人都看着他们,“就像狼群等着最强壮的两头狼对峙”,看谁会成为领导者。卑微不是戈尔巴乔夫的脾性,宽宏大量也不是叶利钦的风格。两人从最初的联手合作,到后来的冲突不断,终于变得势同水火,各不相让。最终,戈尔巴乔夫不能很好地判断他的人民,在自我认识上更加糟糕,而叶利钦则在动物般的直觉下,听到了远处历史车轮的轰隆声。

作者简介

康纳•奥克莱利(Conor O’Clery),曾为《爱尔兰时报》驻莫斯科、伦敦、北京、纽约、华盛顿通讯记者。因报道苏联解体和九一一事件,两次获选为爱尔兰年度最佳记者。另著有 The Billionaire Who Wasn’t。

目录信息

理想国译丛序
导读:帝国末日的回忆/梁文道
序言
俄罗斯/苏联主要人物表
导论
第1章 12月25日:破晓之前
第2章 12月25日:黎明 15
第3章 雇佣摧枯拉朽的“推土机”
第4章 12月25日:早晨
第5章 莫斯科的“暴风雨”
第6章 12月25日:上午
第7章 一身脏水
第8章 12月25日:临近午时
第9章 东山再起
第10章 12月25日:正午
第11章 “煤油过膝”
第12章 12月25日:正午过后
第13章 专政采取攻势
第14章 12月25日:晌午
第15章 “劫持”芭芭拉•布什
第16章 12月25日:临近黄昏
第17章 不忠、不法、不良于行之辈
第18章 12月25日:黄昏
第19章 分崩离析
第20章 12月25日:日暮
第21章 中央无以为继
第22章 12月25日:傍晚
第23章 核桃厅的交易
第24章 12月25日:入夜
第25章 12月25日:夜晚
第26章 12月25日:深夜
第27章 12月26日:第二天
第28章 12月27日:掠夺者的胜利
第29章 争斗的继续
注释
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最近的國際新聞都在法國,記得一兩週前還在討論俄羅斯的崩壞可能,讓我想起了買了很久的這本《蘇聯的最後一天》,當初光是主題跟譯者就非敗不可了。周全先生就不用多介紹了,比較特別的是事件發生時前後他似乎本人也在莫斯科,無怪會選這本。 作者O`Clery是愛爾蘭人,妻子是俄...  

评分

最近的國際新聞都在法國,記得一兩週前還在討論俄羅斯的崩壞可能,讓我想起了買了很久的這本《蘇聯的最後一天》,當初光是主題跟譯者就非敗不可了。周全先生就不用多介紹了,比較特別的是事件發生時前後他似乎本人也在莫斯科,無怪會選這本。 作者O`Clery是愛爾蘭人,妻子是俄...  

评分

最近的國際新聞都在法國,記得一兩週前還在討論俄羅斯的崩壞可能,讓我想起了買了很久的這本《蘇聯的最後一天》,當初光是主題跟譯者就非敗不可了。周全先生就不用多介紹了,比較特別的是事件發生時前後他似乎本人也在莫斯科,無怪會選這本。 作者O`Clery是愛爾蘭人,妻子是俄...  

评分

整体来看,译文流畅,十分好读。注解提到的作品名,有中译本的大多数采用了(也有例外),很方便有需要的读者查询。以上都值得向译者致以应有的敬意。 但是呢,从英文译介的关于俄罗斯的著作,多少会遇到转写规则、专有名词等带来的困难,译者如果有语言障碍或知识盲区(甚至看...  

评分

我坐在被书架包围一个角落里,一个小茶几,两只椅子,茶几上摆着一个简易的瓶子,一支绿萝伸出来,澎湃着旺盛的生命力,我听着轻柔,舒缓的音乐,任书海在我面前潮涨潮汐。 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他在这本书里构建了一个神往的国度,尽管这样的国度就像水中明月,...

用户评价

评分

以12月25日一天为轴,展现了苏联政权倒台前最后六年的风情画。其对人物性格的细致描写和内幕的披露,使人性的温度和政治的残酷都跃然纸上。但是作者受制于记者的身份和视野,仅仅完成了一部伟大的“特稿”,缺少深度而理性的历史政治分析,减损了本书的价值。

评分

买了台版,当然不会买这版。另外,这译者从未听说过。台版的周全可是翻译过好多本了

评分

《苏联的最后一天》,让读者有如亲身经历一般,素材丰富,背景知识点牢靠,繁而不乱,叙议相成,以苏联解体的十二月二十五日为靶心,分别衍射出以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两位政治角力者的线索,又由各自的线索荡出各自身份背后的历史波纹,对苏联经济走向,政治变迁,前因后果都有所涉及,在本书仅三百页的内容上,作者给读者呈现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的历史面貌,亦能感受到作者力图客观公允的去评价历史人物的态度。《苏联的最后一天》,看完后,我觉得从卡廷惨案的解密,为了那21857名有名有姓的遇害者不被历史的深渊和政治性掩盖,为了古拉格更多秘密的挖掘,为了秘密警察不可告人的诸多事件的公开,苏联的解体既是对这些事件的必然报应,也是乐见其成的众望所归,否则那些死于斯大林时代,死于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冤魂将继续被埋藏在黑暗的档案柜中。

评分

选题不错,但行文太啰嗦了

评分

非虚构通过焦点的选择以及适当的场面调度,同样可以创造高度戏剧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