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涛,香港大学建筑系任助理教授,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哲学博士候选人。他于1990年获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工学学士,2001年获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硕士,200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哲学硕士。在进行建筑实践的同时,他还通过写作广泛探讨当代中国建筑和城市问题。
2010年,由《南方都市报》及八家中国建筑媒体联合主办的“中国建筑传媒奖”评选活动,将首次设立的“建筑评论奖”授予朱涛,表彰他过去十年的写作,以及在建筑的专业解读、空间的社会关怀和历史性反思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他最近的作品包括,与十九位国际建筑学者联手写作的首部世界当代建筑通史《当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1960-2010》(A Critical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1960–2010),将于2014年3月由伦敦Ashgate出版。
这是一个你所不熟悉的梁思成。他在1931到1948年间,回应激荡世界的现代建筑潮流,和同仁们通过建筑史的调研和写作,构筑起“中国建筑”体系,并积极思考该体系向中国现代建筑转换的可能。而在1949到1959年间,他深陷新中国政治运动的漩涡。为跟上形势,他频繁进行自我否定和改造,有时也将批判矛头指向同道。他的思想历程充满急剧的扭转、中断和切换,到最后彻底迷失。他构筑起的“中国建筑”体系也在任意化的政治潮流冲击下分崩离析。
本书以大量新史料追溯梁思成的心路历程,探讨中国现当代建筑发展与政权更迭和政治运动之间的复杂关系。那段历史远没有结束:政治任意化导致的建筑任意化,仍然主导着今天中国的空间图景。
续读《梁思成与他的时代》。言及1930年关于天津市政规划,还有一个“粱张方案”。我们已熟知共党新政后的北京旧城改造中的”粱陈方案“。而粱张方案中之“张”是彼时的著名公共管理和市政专家。粱张联手,承接的是天津的市政规划蓝图。1928年,东北易帜后中国大形势一统格局。...
评分寻找梁思成与他的时代 艾墨/刊于经济观察报 “仅仅让我们远远地对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做一番鸟瞰,就不难发现,这是一个浪费惊人的世纪:浪费掉了机遇,浪费掉了资源,也浪费掉了生命。在外侮入侵和占领的苦难与内政如此的无道交织在一起的时候,怎么可能会有目标明确的国家建...
评分《梁思成与他的时代》是建筑师朱涛先生所写,本书的优点在于紧密结合梁思成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来探讨他的作品思想的脉络和背后可能的原因,有助于后人更了解真实的梁思成和他所经历的抗战、解放前后的时代所发生的事,对梁先生的评价也是有褒有贬,相对客观。在当代媒体和群众一...
评分我为谁服务了二十余年 作者:梁思成 1951.12.27 人民日报 (清华大学营建系主任 梁思成) 北京解放后三个月,我以“专家”的资格参加了北京市的建设工作。我对业务工作很积极,一直忙碌到今天。我也得到机会参加许多会议,听过许多报告,自以为很进步。因为忙,清华大...
评分半个月前,东宫影城一场题为“梁思成与他的时代”的沙龙,或许让很多与会者没有料到,随之而来的是一轮又一轮的和台上话题有关的争论。参加这场活动的嘉宾一共有5个人,其中金秋野是主持人,他在主持的过程里也多少提到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其他4个人是,《梁思成与他的时代...
两个问题特别有意义:第一,关于梁、林二人对前人学者的资料借鉴的问题。朱涛探讨的核心围绕着:梁思成的建筑史学思想源于何处,是如何构筑起来,他采用了怎样的史学方法论,等等。朱涛的做法是:把梁思成、林徽因及其同仁的各篇写作文本精确地放回到历史的时间点上,与当时已有的其他国际学者的著作相对照,动态分析出梁思成建筑思想的形成过程。尤其强调了日本学者伊东忠太对梁的影响。朱涛认为,长期以来,中国人受民族主义情绪左右,空泛地抬高了梁思成的历史地位,而有意无意地回避或忽略梁思成建筑学思想的起源,“只有理清他们的思想、知识中哪些是吸收了别人的成果,才能真切体会和珍惜梁及其同仁的创造性。”第二,“梁陈方案”的由来,以及方案是否可行。这个问题更加颠覆。对“梁陈方案”进行了再评估,认为这一方案将问题界定得过于单一。
评分还以为有什么颠覆性的材料和论点呢。至于么。
评分工作后看书慢了太多,怀念在学校的日子。
评分这层皮扒地到位,提供了一套丰富的引文信息,让后来者可以继续扒。排版时应该把引文放脚注,现在都放在文后,完全显不出效果。
评分这层皮扒地到位,提供了一套丰富的引文信息,让后来者可以继续扒。排版时应该把引文放脚注,现在都放在文后,完全显不出效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