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者:莎士比亚
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本•琼森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和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他的作品全方位展示了当时广阔的社会场景,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
译者:朱生豪
(1912~1944),浙江嘉兴人,诗人、翻译家。1936年开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为回应某国人因为中国没有莎士比亚的译本而对中国文化落后的嘲笑,把译莎看做“民族英雄的事业”,在译稿两度毁于侵略者的战火,工作和生活条件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坚持译出了31部莎剧,为译莎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朱译莎剧文辞华赡,充分表现了莎剧的神韵,得到读者和学界的广泛好评。
经朱生豪后人审订的莎士比亚戏剧朱生豪民国原译本
有位性情温和的公爵治理维也纳城,施政宽大无边,这使人们藐视法律,无法无天,社会上伤风败俗的景象比比皆是。为了纠正这种局面,公爵决定微服私访,派安哲鲁代他执政。少年绅士克劳狄奥和女友发生关系导致女友未婚先孕,安哲鲁为杀鸡儆猴,他把克劳狄奥关进监狱,准备判处死刑。克劳狄奥托人叫他姐姐依莎贝拉去向安哲鲁求情。面对美貌贤淑的依莎贝拉,残酷伪善的安哲鲁……
系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具有社会公案性质的悲喜剧,又译作《自作自受》、《请君入瓮》。在剧中,“贞洁”与“罪恶”、律法和慈悲此消彼长。
剧中将对淫欲的谴责、对执法者伪善的鞭挞、对贞洁的赞美交织在一起,绝望之后再见光明,黑暗与光明共存,因此西方莎学家把它称为“痛苦的喜剧”、“黑暗的喜剧”。
80年代,著名艺术家英若诚在北京人艺与外籍导演联合导演此剧,开创中外艺术交流的新形式。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初读莎翁
评分欣赏依莎贝拉— 没有太多尘世欲求,一心修道,有勇气和智慧争取,但却不会为此牺牲自尊,在弟弟贪生怕死想以姐姐贞洁换自己苟活,依莎贝拉毫不犹豫破口大骂~莎士比亚对当时社会地位比较低的女性的自尊如此重视,难能可贵,也是文艺复兴初期更重视人的表现吧,人本意识已经觉醒了。莎士比亚对人性有多么深刻的理解,对当时社会又有多么广博的认知啊~
评分嚴格禁婚前性行為違者殺頭的荒唐法律(只逮男方,女方倒是無罪,古代維也納蠻進步的???),和赦免犯人的途徑是讓宣判者也犯罪的硬核操作,苦笑喜劇。翻莎士比亞還是朱生豪先生最好,老鴇咬弗動太太hhh包郵地區翻譯家。
评分“有着巨人一样的膂力是一件好事,可是把它像一个巨人一样使用出来,却是残暴的行为。”
评分“有着巨人一样的膂力是一件好事,可是把它像一个巨人一样使用出来,却是残暴的行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