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者:莎士比亚
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本•琼森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和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他的作品全方位展示了当时广阔的社会场景,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
译者:朱生豪
(1912~1944),浙江嘉兴人,诗人、翻译家。1936年开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为回应某国人因为中国没有莎士比亚的译本而对中国文化落后的嘲笑,把译莎看做“民族英雄的事业”,在译稿两度毁于侵略者的战火,工作和生活条件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坚持译出了31部莎剧,为译莎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朱译莎剧文辞华赡,充分表现了莎剧的神韵,得到读者和学界的广泛好评。
《新青年文库•莎士比亚戏剧朱生豪原译本全集:第十二夜》讲述了伊利里亚公爵奥西诺向奥丽维亚小姐求爱,屡遭拒绝。一对孪生兄妹在附近海上遇难。妹妹薇奥拉改扮男装,到奥西诺公爵家中做侍童,并代他向奥丽维亚小姐求爱。奥丽维娅对女扮男装的薇奥拉一见钟情,而薇奥拉却偷偷爱上了公爵。后来,奥丽维亚碰巧遇上薇奥拉的孪生兄长西巴斯辛……
一个轻松愉快,皆大欢喜的爱情故事,在一见钟情的爱情面前,地位的差异、财富的悬殊都不再是问题,然而,同样抱有这个信念的管家,却成了唯一一个倒霉蛋。不学无术的爵士、精灵古怪的侍女、自作多情的管家、这些小人物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假如音乐是爱情的食粮,那么奏下去...
评分基于题目《第十二夜》——圣诞假期狂欢的最后一夜,引出另一个解读角度。 所谓"狂欢化",语出前苏联批评家 巴赫金 的一篇长长的论文。 狂欢化,首先狂欢,意思是狂欢节,含义是狂欢节所有人一起上街狂欢,互相开玩笑,没有那么多等级制度与人际交往的条条框框,所有人都能得到...
评分 评分 评分接连看了莎翁的2部悲剧,手头还剩下《第十二夜》和《李尔王》,因为担心《李》悲情太重、太浓化不开,所以毫不犹豫,我拿起《夜》先看了起来。果不其然,看了《夜》,仿佛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一个充满着逗趣、洋溢着青春的曼妙世界。 莎翁的确是牛逼的,在悲剧、喜剧之间纵横...
换个角度想Viola难道不是个掘金者吗?都没见过公爵就决定要搞定他,只是因为他的财产和地位=。=
评分男扮女装应该是比较新意的题材吧 = = 但是这本写得好干涩啊 但还是很喜欢里面的人物设定啊。变成双胞胎兄弟更好。。
评分莎瓮是个写情书的好手
评分喝最烈的酒 爱最爱的人 烈酒不好喝 (现在才敢偷偷补上最后一句:爱人也爱不到)
评分不理解公爵在知道自己的仆人是女人后可以瞬间移情这样的情节设计,也不理解奥利维娅拉着西巴斯辛去结婚,后者可以一点质疑也没有就与之结婚。有个好结局就能是喜剧吗?个人觉得《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喜剧效果强多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