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探讨康德如何剥离出纯粹的自我意识,从而为理性本体论的建立扫清了基地。本书进一步对科学主义进行了批判,并由康德哲学对马克思关于商品的二重性理论作了理解,从而对整个德国古典哲学的基本前提作了阐明。本书的意义正在于此。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那个年代能写出这种水平的论文殊为不易。作者明显深受黑格尔影响,但总之接续的是德国哲学正统,书中几次纠弹英美化的作为“经验形而上学”或认识论的康德哲学。可惜文风太差,降低了文本的可读性。
评分那个年代能写出这种水平的论文殊为不易。作者明显深受黑格尔影响,但总之接续的是德国哲学正统,书中几次纠弹英美化的作为“经验形而上学”或认识论的康德哲学。可惜文风太差,降低了文本的可读性。
评分谢老当年的博士论文,号称半部纯批写paper,当时最佳康德论文。好歹是新版,显象和现象还不分,换个李秋零版的纯批做引用啊。 有些地方很有启发,有些感觉是信手拈来从而矛盾混乱,莫名其妙。以语言逻辑形式解,ok啊,但你要论证啊,不是给个结论就完事啊。另,我觉得不够暴力,就是说对康德的哲学变革的解说还是有点流俗了;用大我和小我解实在是不够严谨。对传统本体论、特别之前ontology和纯批的一和异关系解说的并不充分。Ps:把智识体和社会存在联系起来,非常有见地!
评分那个年代能写出这种水平的论文殊为不易。作者明显深受黑格尔影响,但总之接续的是德国哲学正统,书中几次纠弹英美化的作为“经验形而上学”或认识论的康德哲学。可惜文风太差,降低了文本的可读性。
评分那个年代能写出这种水平的论文殊为不易。作者明显深受黑格尔影响,但总之接续的是德国哲学正统,书中几次纠弹英美化的作为“经验形而上学”或认识论的康德哲学。可惜文风太差,降低了文本的可读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